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宁德市前三季度渔业产量同比增长3.46%,预计今年渔民人均收入29264元,增长9%。今年以来,宁德市渔业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宁德市已初步形成三都澳、白马港、福宁湾和沙埕港四大海洋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加快构建以临海工业、海工装备制造、航运物流、滨海旅游、深远海养殖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沿海蓝色经济走廊。
宁德三都澳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 李民雄 摄
“渔业作为海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围绕‘种-养-加-旅’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种业创新、养殖转型、加工提升、休闲渔业,力争到2025年建成我市重要的海上粮仓,渔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市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剑华表示。
建设重要海上粮仓,产业是关键。市海洋与渔业局将全力扶持企业扩大贝类、藻类、鱼类等大宗产品、低值产品精深加工,把初级水产品加工率从40%提升到50%以上,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家,创建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知名水产品牌达5个以上。为加快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海洋与渔业局还将发挥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等作用,建设大黄鱼、鲈鱼、坛紫菜、海带、牡蛎、海参等核心养殖品种种质资源库,不断巩固大黄鱼、坛紫菜等特色优势种业全国领先地位。
碧海扬波帆正举,生态发展绿为先。大力推动绿色养殖示范区建设是市海洋与渔业局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带的一大举措,通过积极发展贝藻间养、深水大网箱等多营养层级生态养殖,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至2025年,新建深水抗风浪网箱500口以上,更新应用环保塑胶渔排10万口。同时,积极拓展湾外养殖空间,实施深海智能养殖示范工程,发展深远海抗风浪智能化养殖平台。
市海洋与渔业局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思路,在沿海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新型渔排开展渔旅融合试点项目建设,打造以渔旅融合全产业链发展为特色的海洋旅游新业态,推进“渔业+旅游”融合发展。
加快“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建设,规划三年内建成山海行摄、东冲半岛休闲旅游等4条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带,着力打造世界滩涂摄影基地、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滨海露营基地……
近年来,宁德市霞浦县通过大力发展深海智能养殖、多营养层级养殖等模式,推动海上养殖“内转外、浅转深”,实现“依法、依规、依证”管海用海。同时,加快构建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推进四个特色水产品加工“小微园”建设,持续做大“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规划三年时间推动霞浦海带、海参、紫菜等海洋养殖业产值达200亿元,并通过精深加工、品牌提升、电商助力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总产值超400亿元的富民产业。
霞浦县七星海域养殖区,养殖户投喂大黄鱼。
霞浦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是其优势、潜力和未来之所在。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核两廊五轴”的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湾区经济的试验区”,为霞浦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念好海经、勇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霞浦县主动融入沿海蓝色经济走廊,在建设“智慧海洋”、打造发展新样板下功夫,以霞浦经济开发区、三沙港对台合作试验区等临海园区为抓手,加快3.41万亩的福宁湾垦区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此外,为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循环格局,霞浦县加快核电、海上风电场、渔光互补等临海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海洋新能源产业基地,并积极拓展海上通道,扩大三沙港区对外开放,推动港口发展和国家级三沙渔港经济区建设。
“我们将以市党代会精神为引领,高标准编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成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充分运用文化旅游为海洋经济赋能,加快推动霞浦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全力打造宁德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作出霞浦贡献。”霞浦县委书记郭文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