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个稻田养黄颡鱼试验项目的报告:鱼肥稻丰 增产增收
2021-11-22   作者:蓝瑜萍   来源:福州新闻网

位于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福坪村三元农场基地,数十亩稻田阡陌纵横,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基地负责人黄秀萍告诉,普通的水稻亩均产值1000多元,不过这其中有8亩稻田的均产值能达到7000元。

三元农场基地是如何做到的?在稻田边半米宽的沟渠里,几尾黄颡鱼露出水面,向“讲述”一场试验背后的故事。

农民捞起黄颡鱼。 (市海洋与渔业局供图)

试验结果

8亩试验田增收数万元

黄秀萍告诉,这8亩稻田承担了福建省首个稻田养黄颡鱼试验项目。

事实上,稻田养鱼并不稀奇。了解到,从2016年底福州市在罗源县飞竹镇马洋村建设50亩试验田起,长乐、福清、永泰、连江、闽清等地相继开始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今年,福州市永泰县盘谷乡、梧桐镇等大力发展稻田养鱼700多亩,福州市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近6000亩。

“考虑适销对路的问题,我们尝试丰富养殖品种。”项目负责人、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小艇告诉,这8亩试验田因此而来。

“目前,我市稻田养鱼主养品种为鲤鱼,虽然鲤鱼品质佳,但在福州市场的接受度却不高,经前期调研、摸索,技术中心筛选出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盘谷乡开展项目。”游小艇介绍,黄颡鱼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经济效益好,颇具销售前景。

试验的结果也证实了游小艇他们的预判。眼下,黄颡鱼进入售卖期,“盘谷乡也养黄颡鱼”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餐馆、酒店、村民都纷纷联系黄秀萍,提出采购需求。“第一次尝试稻田养鱼,收成、反响都超出预期,8亩试验田增收数万元。”黄秀萍喜不自胜。

游小艇介绍,一亩稻田能养殖50公斤黄颡鱼,按每公斤市场价100元计算,每亩产值近5000元,相比养殖鲤鱼、鲫鱼等品种,增产了近2000元。“黄颡鱼长势好,收成好,试验成果很理想!”

试验心得

好山好水 悉心照料 成活率高达98.9%

7月投入200公斤鱼苗,10月验收时,亩产稻谷500公斤,黄颡鱼成活率高达98.9%!

高成活率的背后,是黄秀萍与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工作人员悉心照料的成果。黄秀萍一天喂食两次,测两次水温。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的人员每周都会提着水质分析仪下到田地,检测水中溶氧量、PH值,察看黄颡鱼的生长情况和病害情况等。

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工程师潘正德介绍,鱼能为稻田松土并增加水中溶解氧,排泄物可以作为水稻的生长肥料,水稻则为鱼提供遮阴和食物,俨然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让鱼和水稻都升值。

此外,盘谷乡的好山好水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稻田里长大的黄颡鱼,体色、体态接近天然,质嫩味鲜。”潘正德忍不住“安利”了起来。

分析总结

完善推广稻田养鱼 助力乡村振兴

稻田养黄颡鱼试验的成功,给黄秀萍带来不少信心,但她仍有所顾虑:稻田养鱼确实省了化肥、农药的费用,但用工成本却明显增加,管理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

针对农户的顾虑,游小艇提出,要以提高亩均效益为目标,向产量、养殖工艺“双提升”靠拢。潘正德也建议,种养基地还需对沟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抗风险能力,使种养基地更规范,也更有保障。

在资金方面,如何为养殖户减负?市县两级纷纷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市海洋与渔业局养殖专项资金给予稻田养鱼每亩补助800元;罗源、长乐、永泰等出台扶持政策,给予稻渔综合种养每亩补助上千元,从政策层面鼓励大面积推广新技术,缓解农户的资金压力。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近年来,福州市在沿海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引导渔业向内陆山区要发展空间,缓解耕地撂荒问题,促进山区抛荒田复耕,稳住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稻田养殖品种从福瑞鲤、欧江彩鲤向中科三号鲫鱼、小龙虾、田螺、黄颡鱼等多品种发展,养殖模式也由单一的“稻田养鱼”到“稻田养虾”“莲田养鱼”“莲田养虾”等。

“为稻渔综合种养寻找本土逻辑并大力推广,是契合当下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促成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这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