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泉:科研路上的“老黄牛”
2021-12-27   作者:方芳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沙县12月27日讯 抱着“让种田人吃饱饭”的朴素心愿,由他主导的团队完成了200多组、2000多个水稻新品种组合的试验观察任务,为我国水稻新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他就是“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沙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黄秀泉。

微信图片_20211227110642.jpg

黄秀泉在水稻试验田间观察记载

1986年,从三明农校毕业的黄秀泉如愿来到沙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当了一名农技员,从事水稻良种试验工作。从春播到秋收,一年里有10个月,黄秀泉都是“泡”在试验田里,记载数据、考种取样、试验观察,积累第一手材料,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尽管晒得一脸黝黑,经常满身汗水、一身泥浆,但他毫不在意,很快就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1998年,沙县农科所迎来了与福建省种子公司的首次合作,黄秀泉主动请缨了水稻不育系繁殖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在废寝忘食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任务,生产的不育系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优异的成绩更坚定了他攻克水稻育种课题中重重难关的信念。

“这些编号、录入一个都不能错,不然就白忙活了。”已是深夜十分,视力下降得厉害的黄秀泉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在键盘上仔细录入白天记载的数据,核对无误后方才放心去就寝。

为了鉴定新品种水稻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确保推广到农民种植的品种能够获得丰收,黄秀泉从不放过试验的每一个环节,走到哪都随身携带放大镜和老花镜,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核实、校对,以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里人手缺乏,他从不抱怨,常常独自完成需要多人合作的十几个水稻新品种试验观察任务。

正是有黄秀泉这样孜孜不倦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沙县农科所逐渐发展成为南方稻区国家级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成为福建省承担试验任务最多的基层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一大批水稻新品种得到推广种植。其中,试验示范的天优华占杂交水稻品种已经成为可以与汕优63杂交水稻品种相媲美的高产优质良种。

而忘我工作的背后,是身体频亮红灯——两度换肾,病魔缠身。换肾病人不宜从事繁重工作、不宜长时间晒太阳、要注意休息……闲不下来的黄秀泉将医生的嘱咐抛到脑后,经常身体刚恢复就又跑到田间忙活。所里的领导提出要给他调整工作岗位,他总是一口回绝。就这样,他像一头老黄牛一样,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一心扑在工作上。

今年7月1日,黄秀泉与同事们一起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我要认真响应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号召,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继续做好良种繁育和新品种试验的本职工作,为农民增产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就是我活着的最大幸福。”黄秀泉感慨地说。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