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浦城:人勤春早备耕忙 做深“一粒米”文章
2022-02-18   作者:邱春静   来源:东南网

“去年,我种了1500亩再生稻,在再生稻科技小院和各级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实现亩产超吨粮,增产又增收让我尝到了科学种粮的甜头,今年,我准备把种植规模扩大到4000多亩。”2月16日,在南平浦城县石陂镇申明村,种粮大户陈兆武说,让他对种粮更有信心的是,去年年底,他争取到了育秧工厂建设项目,如今工厂主体部分已建成,正在安装温湿调控系统,预计本月22日前后可全部完工。“设备调试以后,月底就可以开始播种了。”陈兆武满怀期待地说,近期,他正忙着储备种子、复合肥等农资,为春耕做足准备。“俗话说‘秧好半年稻’,浦城春天温度较低,育秧工厂可以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对于保证秧苗质量和提高再生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郑莉说。

在浦城,像陈兆武一样,正为春耕备耕忙碌着的农户还有很多。浦城种粮历史悠久,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素有“福建粮仓”的美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浦城大米”深受市场青睐。近年来,浦城积极培育“浦城大米”公共品牌,不遗余力做深“一粒米”文章。

“2020到2021年,浦城县共争取到省财政资金9216万元,落实县级财政资金1850万元,争取到亚行‘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贷款1.4亿元用于全县近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浦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少华介绍说,2022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约3万亩,通过平整土地,修建田间路、排洪沟、灌溉渠、拦河坝等基础设施,让更多农田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做深“一粒米”文章提供了良田保障。与院士工作站和高校合作,则为“浦城大米”品牌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2021年,“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相继落地浦城,全力推进地方特色种子资源保护和研究开发利用,按照“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标准,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当地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帮助解决再生稻优质高效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全力助推浦城大米提质增效。

近年来,浦城县在提高粮食产能的同时,还通过采取“绿肥+配方肥”“秸秆还田+配方肥”“肥料侧深施+配方肥”等技术模式,降低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全面推动农药化肥科学减量增效,在提高“浦城大米”品质的同时确保粮食安全。该县于2016年开始创建的20.2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并被列入2020年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此外,浦城县还通过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的要求,设定“浦城大米”品牌纳入门槛,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浦城大米’走进泉州”“浦城农特产品走进福州”等活动,推动“浦城大米”走向更远的国内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