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党总支为中心向外辐射,实行网格化管理,由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由党小组长担任网格员,把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在网格之中。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包户制度、推行“三清单”服务机制、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等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服务密切党群关系,有效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近年来持续推进的“近邻党建”组织架构模式。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全景
据了解,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原位于龙海、平和、漳浦三县(区)交界的大山深处,既是革命老区村,也是地质灾害村,村民大都依山坡而居,住的是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因自然灾害频发,整村异地搬迁至安置区。作为典型的易地搬迁新村,东马村面临着涉迁村民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收入少等搬迁“后顾之忧”。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东马村探索将党建与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编织近邻“红色网格”,搭建睦邻“红色阵地”,汇集友邻“红色温暖”的乡村治理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被评为龙海区“十佳优美乡村”、漳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村”。东马村党支部也先后获评“五星级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孩童奔跑玩耍
织密“邻”网络,实现“惠民”
东马村坚持党建引领,建起“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通过挂牌党员中心户,建立党员联系包户制度,由包户党员及时宣传党委政府路线方针政策,让更多村民参与共建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每户包保10户群众,帮助他们解难,建强“红色邻里”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价值引领、宣传动员、联动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创新治理格局。
此外,东马村还推进“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三级组织体系建设,成立了保洁专业队,并配备、完善了保洁装备,制定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文明家庭”、村巷道路卫生评比等活动。
目前,东马村已从一个“无安全保障、无人气活力、无集体收入”三无乡村转变为“有房、有车、有事干”三有乡村。通过织密“邻”网络,大力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东马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村“两委”办公楼、学校、卫生所、文体娱乐、公园等综合配套设施均以配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微菜园”
拉近“邻”距离,实现“富民”
东马村积极推行需求清单、服务清单、项目清单“三清单”服务机制,针对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由党员、干部认领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村民急、忧、盼、愁问题。
2020年年初,村委会尊重民意整理出13亩菜园子,改造成集生产、健身、文化为一体的农民休闲“微菜园”,极大满足了异地搬迁群众种地情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促进增收,东马村“两委”支持搬迁群众发展壮大产业,通过办理贴息贷款、组织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等,因人因户施策,精准精细帮扶,引导搬迁群众发展与自身相适应的特色种植、传统手工、自主创业等致富路子。
目前,东马村已立足特色产品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现有闽川花木、宝云果蔬及程蝉花3个专业合作社,引导村里能人成立更多专业合作社,吸纳村民入股,抱团发展,让村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同时,盘活旧村2万多亩山地,引导经营权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发展,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村集体年均收入也增加了16万元,彻底摘掉“空壳村”帽子。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程溪镇东马村邻里和谐相处
汇聚“邻”合力,实现“安民”
东马村以“忠孝和俭美”为主题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以家风带动村风,以村风提升家风。配套“四议两公开”、组账村代管、慈善理事会管理办法、卫生保洁及考核机制等制度,创新党务村务电子化、常态化、长久化公开方式。此外,于每月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议定新村各类管理服务事项,实现了“矛盾不出村”“村里事村民议”。
除了构建多方协调联动机制,还积极完善民主议事协商机制,建立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农村治理体系,成立了“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10个议事机构,积极推广无事多走访、有事共商量、困难有人帮、有呼必有应的“近邻”文化,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矛盾协商解决的自治共管格局。
在东马村,全体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模范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带头节俭办婚丧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把忠、孝、移风易俗等一些文化通过“图画+文字”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在百姓经常散步的公众场合,让百姓散步的时候可以停下来看一看,以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正能量。同时,于每年开展一次“乡贤好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媳妇”“最美邻里”评选工作,先进事迹在村里宣传文化长廊展示,使乡贤的力量、村规的权威内化为道德情感,外化为自觉行动。
东马村党建工作以村民的需求为靶向,把带领村民致富作为出发点,通过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治理核心组织,以党风促民风,推进民心在基层凝聚、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引领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