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合力治理消防隐患 筑牢城中村“防火墙”
2022-06-02   来源:厦门日报

在厦门市同安区的城中村整治中,消防安全整治是重要的一环。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消防通道有无堵塞、消防意识是否到位……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关系的不仅仅是文明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更与社区每个人的安全息息相关。

当前,同安区结合各镇街城中村内“房屋类型多、人员群体多”的治理难点,统筹谋划、分类施策,引导居民合力自治,共同筑起安居乐业的“防火墙”,也为基层治理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径。

破解出租房难题

多部门联动推良方

在同安,2.3万栋出租房屋内居住着50多万在当地工作的流动人口,出租房隐患多、风险高,成为制约城中村消防安全的瓶颈性问题。实墙分割是否到位,灭火器、照明应急灯配备了几个,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有没有被占用……日前,同安消防大队大队长王金广带着队员们在城中村逐栋摸排,登记在册。

同安消防大队大队长王金广说,同安辖区城中村出租房以村民自建房为主,普遍存在疏散楼梯与一楼经营区或者电动自行车充电区未进行防火分隔、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未配备消防器材等火灾隐患,要利用这次整治把工作做实做细。

图片

同安消防大队到城中村调研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选址工作。

据介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同安消防大队制定了简单实用易懂的出租房消防安全6条标准,即严禁“三合一”“多合一”现象;疏散楼梯进行实墙分隔;每个楼层必须配置2具4KG级别以上的ABC型灭火器;每个楼梯拐角处和每20米走道上必须配置不少于1盏应急照明灯;必须按照居住人口配齐逃生面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严禁被占用、堵塞、封闭,必须保持畅通;电动自行车严禁在室内违规停放充电;紧急救援逃生窗严禁被防盗网、广告牌、铁栅栏等封闭或遮挡。一系列“简单化、易操作”的治理标准,从源头确保出租房消防安全规范化管理。

与此同时,城管、公安、市政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能,共同助力消防安全隐患整治。从“解决脏乱差,消除安全隐患”的基本要求出发,全区多地的城中村一方面拆除违建,退还侵占的公共土地,另一方面全面开展房前屋后的清理整顿,彻底消除村内的消防安全隐患点。

图片

破解“难点”“痛点”之余,不少社区还通过此次整治增加生态停车位,提升改造灯光照明设施,优化道路交通,从根本上扭转了“脏乱差”的环境,也让消防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算好经济账

房东主动参与整治

“消防通道”字样醒目地写在村路上,电动自行车整齐地停在室外充电桩充电,出租房疏散楼梯实墙防火分隔,灭火器及逃生面罩等消防器材齐备,逃生窗开启,“三合一”场所全部清理,消防安全宣传海报整齐张贴,在同安区乌涂社区坝仔埔,一系列消防设施设备完善及消防管理提升,让居民住得更安心放心。

图片

这样的场景在同安的城中村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关键在于居民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被激发起来了,同安区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辖区内不少城中村房东主动参与消防安全整治,在梧侣社区,房东柯位民率先对自家的出租房楼梯进行实体墙隔离改造,配齐了灭火器、应急灯、逃生面罩等消防器材,还在家里开了个“实墙分隔现场会”,把亲朋好友都招呼来参观,现场做思想工作,动员亲朋好友照样做好自家房屋的消防安全。他说:“砌一堵墙、配几件消防器材花不了多少钱”。在他的带动下,邻居们也都动了起来,社区出租房整治速度加快。

截至目前,同安区城中村范围内,已整治“三合一”场所2710家,新建出租房“保命墙”硬隔离401处,配置防烟面罩6.26万个,配备灭火器11.6万具,全覆盖全参与夯实基层消防堡垒。

西湖社区位于同安城南附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这里房屋密度大、外来人口多,火灾隐患也多。眼下,随着城中村内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一场全域美蝶变已在西湖社区悄然发生。从进入社区内主干道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变化和惊喜——主干道绿化造景布置、精心打造的中心公园、沿街店面外立面改造……社区内还有一片公共土地被利用起来,成了临时的市场。

图片

值得称道的是,社区居委会在商业一条街上立起消防宣传牌,同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组建一支16人的社区巡防队,配备消防摩托车及器材装备,负责日常值班巡查、消防宣传等工作,确保出现火情能够及时处置。

如今的西湖社区,消防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西湖社区巡防队长黄进川说:“我们每天安排2名队员对社区开展24小时巡逻,消除火灾隐患。一旦发现明火,可以立即扑救。为了确保基层力量,参与消防工作的专业性,同安消防大队每个月定期到西湖社区,对巡防队员进行消防技能培训,切实提升灭火救援和防火巡查的能力。

图片

同安消防大队对社区巡防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

不只是在西湖社区,如今,微型消防站已经在同安全区43个城中村全覆盖建设,实现“社区有消防摩托车,镇街有水罐消防车”。基层消防队伍全部纳入“119”指挥中心统一调度。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说:“多点调度、联动响应的举措,不仅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也有效破解了基层消防安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夯实了基层消防安全堡垒。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