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示范区。 林双伟 摄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擘画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宏伟蓝图。1991年5月,全市水产工作会议在连江召开,表彰了连江县政府等先进单位,为连江的海洋开发鼓舞了士气、指明了方向。
30年来,连江牢记做好“海的文章”的嘱托,争当“海上福州”建设排头兵,奋楫扬帆,向海图强,在全国水产大县、全国深远海养殖、全国远洋渔业、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争取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22年1月28日,福州鱼丸博物馆开馆现场。 林双伟 摄
全国水产大县鱼丸等畅销海外
什么是连江的发展优势?答案是海洋: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水产品总量30多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有着中国鱼丸之乡、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海带之乡等美誉。
中国鱼丸之乡——全国每四粒鱼丸有一粒来自这里。连江是福州鱼丸的发源地和主产地,拥有三大产业特色:产量销量多,2021年鱼丸等鱼糜产量约6.23万吨,产值34.58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1/4;海外市场广,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到福州鱼丸出口一半以上;产业辐射强,带动两岸美食文化交流、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以及渔民疍民就业增收。连江举办了首届福州鱼丸文化节,打造了福州鱼丸博物馆,实现全球首次“四馆齐开”——福州鱼丸博物馆与上海、纽约、费城展示馆同时开放,持续打响福州鱼丸国际品牌。
中国鲍鱼之乡——全国每三头鲍鱼有一头来自这里。福州的第一头鲍鱼在连江培育。近年来,连江“鲍”发力十足:创建国家级鲍鱼健康养殖示范区,鲍鱼年产量5万多吨,曾占全国市场的1/3;培育鲍鱼界“绿巨人”——绿盘鲍,研发鲍鱼肽等精深加工产品,发布全国首个鲍鱼IP品牌,打响“海连江”品牌。
1991年5月18日,《福州晚报》头版刊发《把握时机加速福州江海开发步伐》。
全国深远海养殖先行者
打造“海中钢铁侠”
海洋优势如何转为发展优势?答案是:留住碧海银滩,才有金山银山。连江加快推进“百台万吨”生态养殖平台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碳汇渔业示范县。
8台“海中钢铁侠”投用。连江落户了世界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连江本土企业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及“泰渔”等8台深远海养殖平台。相比近岸养殖,这些平台实现了生态化、智能化养殖,宛若“海中钢铁侠”——不仅可抗风浪,还拥有自动监测海水酸碱度等功能。
“海的空气”价值10亿元。今年初,连江发布了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成果,走出一条“碳”索新路。据估算,连江鲍鱼、海带等碳汇渔业总量近70万吨,每年可产生经济价值10亿元。
连江“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再到资本”的生态产品改革模式,以及深远海区生态养殖模式,入选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典型经验和做法。
“福鲍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王为刚 摄
全国远洋渔业排头兵
落地第三个国家级基地
海洋资源如何进一步挖掘?答案是:发展远洋渔业。
落地第三个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
2019年,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获批,标志着福州远洋渔业发展进入了崭新时代。该基地以连江粗芦岛为核心区,总投资规模约230亿元,力争打造成服务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远洋渔业基地。
海外建起我国最大远洋渔业基地。早在1993年,连江疍民便开始“造大船、闯大海”,赴印尼海域生产,拉开福州市民营远洋渔业发展的帷幕。作为远洋渔业的“排头兵”,连江企业宏东渔业更是在非洲毛里塔尼亚建起我国在海外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占地9万平方米,成为国际渔业合作的典范。
“连江论坛”暨海峡两岸(连江)融合发展交流会现场。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争创国家级滨海旅游区
除了“海的文章”,连江还唱响两岸融合发展的主旋律。
距离更近——从5天5夜到25分钟。2015年,“黄岐—马祖”航线开通,成为两岸最短客运航线。马祖乡亲回连江探亲从原先的5天5夜缩短到25分钟。此外,2007年,福州至澎湖货运直航仪式在连江举行,这是福建沿海与澎湖实现货运直航常态化的首次直航。
融合更快——从连江论坛到向马祖供水。2019年3月,连江论坛举行,“连马”发布十项经贸政策,签下三类合作项目。同年12月,福建向马祖近期供水工程在黄岐启用,连马融合发展更进一步。
合作更多——从丝路海港城到现代物流城。丝路海港城(可门港区)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产业“多箭齐发”,是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也是两岸产业合作的承载地。福州现代物流城将打造面向海丝、联结两岸、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未来,连江还将建成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福州现代物流城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水产品集散交易基地、三大国家中心渔港等,加快创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风从海上来,扬帆向未来。连江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坚强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