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广校:打造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2022-07-01   作者:程文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盛夏时节,走进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在生态茶园上,一条悬空玻璃栈道格外引人注目,每逢假期都会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远处村党支部领办的益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茶香四溢,一点儿都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个“增收难、留人难、村容差”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直至2008年人均年收入仍不足5000元。

1.jpg

苏文达(前排左二)协助游客挑战高空项目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苏家山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发展得这么好?面对疑问,苏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苏文达一句话让人茅塞顿开。他说,农村工作没有什么窍门,就是党员干部领着做、带头干!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

苏家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过去,尽管山清水秀,却因地处深山密林,交通不便,村庄的发展长期受到严重制约,村中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是个典型的“穷山沟”“空壳村”。

2009年,在外事业有成的苏文达在周宁县委、县政府“回归工程”的引导下回村,先后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面对零村财的村情,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垫资、出资提升改造通村道路、解决全村“缺水少电”等问题,又成立“党群企联动致富组”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一开始村民就是看热闹,我就带着村干部、党员带头干,等到渐渐有了成效,就开始有村民加入进来。”苏文达说,就是这样的引领和带动,让村民们渐渐对村“两委”班子有了信心,也越来越信任,村里的工作也渐渐打开了局面。如今,苏家山村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1万元,还成功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苏石发感慨地说:“在合作社务工,一个月有近4000元的收入,年底还能拿到入股分红,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真好。”

俗话说,“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带头人”,苏家山村的蝶变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福建省农广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培育基层党支部书记,涌现出陈锦芳、黄聚贤、魏朝生、陈清等一批“能致富,能带富”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把基层党支部建在了产业链上”。

WPS图片.jpg

陈锦芳(右二)接待政协委员调研火龙果产业

陈锦芳是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大宅社区实行“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抱团发展产业。同时,创新设置火龙果种植技术党员示范岗、网格责任片区,带动农户加入合作社,为农户解决种植生产所需的技术、资金等问题。如今,大宅社区99%的社区居民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户年均收入超10万元。2021年,大宅火龙果总产值突破4000万元。

WPS图片(5).jpeg

黄聚贤(右)指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毛木耳种植管理技术

而在龙岩市漳平市新桥镇云墩村,随处可见成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错落有致排列在田间地头。木耳种植大棚内,一朵朵“黑牡丹”破袋而出,迎风绽放。“我是靠着种植毛木耳富起来的,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村民致富。”据云墩村党支部书记黄聚贤介绍,该村每年能收三、四茬木耳,行情好的时候,一般第一、二茬能陆续收回资金,三、四茬实现盈利。目前,全村60%人口种植毛木耳,农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如今,福建众多的村庄像苏家山村、大宅社区、云墩村一样,由基层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引领群众发展致富,加快了由少数小康向多数小康提速进程。

让党员推着产业“加速”跑

除了抓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外,福建省农广校还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广大群众做优传统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农人”。

WPS图片.png

巫金春(左)展示“纯种”永春白番鸭

在做优传统优势产业上,永春云河白番鸭保种繁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巫金春带领团队开展永春白番鸭提纯保种攻关,实现永春白番鸭第九代提纯、家系保种第四代选育,推动了永春白番鸭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泰宁县读书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才春采取“公司+订单+农户”的保姆式服务模式,带动村民种植有机洋芋(芭蕉芋),项目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入选泰宁县十大特色农产品。晋江市农学会法人、秘书长黄景煌推动“晋江胡萝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入选2021年度泉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

WPS图片(4).jpg

李枝英正在查看猕猴桃成熟情况

在做大新兴产业上,福建璟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枝英引进种植新西兰猕猴桃,并示范带动周围农户种植,成为宁德市蕉城区虎贝镇各村群众致富的支柱型农业项目。龙海市庄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江山引进种植小西红柿,带动漳州龙海、东山、云霄、漳浦等地310户农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而在培育一支热爱“三农”工作、愿意投身“三农”建设、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专业人才队伍上,党员们也在积极行动,有的和青年创业者共享品牌,有的提供创业平台、有的开班授课……

WPS图片(1)_副本.jpg

周建仁展示稻鱼综合种养成果

在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仁厚村,南平市光泽县联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仁正带领着村民发展“稻鱼联作”模式。据他介绍,光泽县生态稻渔产业吸引了7位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正以合作社分社的形式,共享仁厚村的联农牌子,联手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

在福安市上白石镇里垄坑村占西坑自然村,里垄坑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陈清正通过创办“村级产业园”的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创业者陈旺章曾经是里垄坑村的困难户,在陈清的帮扶下在创业园里发展养蜂,目前年收入逾20万元,并带动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我是在别人帮助下脱贫的,也要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让爱心延续”,陈旺章说。

WPS图片(3).jpeg

严生仁正在查看有机蔬菜的长势

莆田市兴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莆田无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生仁是省级科技特派员,他以基地为平台,形成“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党组织+农户”等工作模式,通过开展科研攻关、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培训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升当地农民运用适用技能增产增收的能力,提升了莆田市蔬菜种植水平。

据了解,在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典型案例中,党员占比达到43.52%。他们扎根广袤的福建大地,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绽放芳华。未来,福建省农广校将继续引导更多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源田”和技术“富矿”,推动振兴由“蓝图”变成现实“图景”。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