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闽江学院“疍民儿女”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该校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翁伟志等人带领下,前往罗源县调研,深度了解连家船民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上岸生活脱贫致富并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的重大变迁。
在松山镇乘风村,套房整齐宽敞、配套设施齐全的社区,早已见不到当年“一家一船、漂泊不定、江海为床”的连家船民旧景象。
连家船历史文化街区一角
乘风村党支部书记欧国传如数家珍地介绍乘风村的变迁。他告诉同学们,当地连家船民于1950年起陆续上岸定居,1961到1964年,当地政府分别通过调剂部队营房和筹资盖房,安排连家船民居住。当时的房子潮湿狭窄,但比起天天飘荡在水面,安全稳定多了。当地党委政府还关心连家船民的生计问题,上岸后,船民长期从事海带养殖,告别了四处打渔的苦日子。
1982年,乘风村里引进太平洋牡蛎育苗并在1983年大面积种植,渔民和村财收入持续增加。村里于 2005年、2016年分别建设了宽敞明亮的“造福楼”,有效改善了上岸船民的居住环境。
连家船民文化展示墙
在鉴江镇海上村,实践队队员们见到了连家船民上岸的住所。那种房子走廊狭窄,采光和通风条件差,居民称其为“火车洞”。该村村民从事鲍鱼、黄瓜鱼养殖和龙须菜种植业,收入稳定,早早走上脱贫致富的日子。
“从搬上来、住下来到富起来,连家船民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94岁的船民尤双生感慨地说。他回忆,解放前,连家船民吃喝嫁娶都在船上,不仅要忍受大海自然环境的威胁,还会遭遇水匪抢劫屠杀……看看现在的好房子好产业,真有一种“换了人间”的幸福感受。
获悉到当地连家船民正筹备渔民展示馆、休闲沙滩等项目建设,实践队带队老师表示,将带领同学们持续挖掘连家船民文化,助力打造连家船民特色文化名片,让更多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每个村民。(李琳欣 赖白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