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牵起闽台缘
2022-08-24   作者:吴洪   来源:​福建日报

前汾溪村举办两岸美食风味文化节,游客在潺潺溪水畔品味两岸美食。陈健 摄

image.png

在长庆镇的两岸慢食文化节上,孩子们在品尝两岸美食。吴洪 摄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游客在绿树成荫、群山环抱的乡村中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两岸特色美食,会是怎样一种体验?

日前,在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一场两岸美食风味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宁德游客李潘孝和家人漫步在前汾溪村的潺潺溪水旁,一边欣赏田园风光,一边品尝福州同利肉燕、莆田阿建扁食、屏南米烧兔、台湾牛肉面等两岸美食。“想不到在小山村里,也能品尝到福建的老字号美食和地道的台湾小吃,让我们大饱口福。”李潘孝感叹道。

无独有偶,7月底的一个周末,福州姑娘韩惠彬特意到永泰县长庆镇体验农家生活,却意外赶上了一场两岸慢食文化节。唯美的LED串灯,悠扬的笛声、琴声,花生焦糖珍珠奶茶、花生厚蛋吐司、蜂蜜柠檬气泡饮、蜂蜜舒芙蕾、莎莎凉笋虾、台湾刈包等各色两岸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而每一道食材都取自当地农产品。品尝过美食,意犹未尽的韩惠彬还买了花生、蜂蜜、笋干等当地土特产,准备回家自己也试一试。

以食为媒,小乡村牵起了闽台缘。自2018年以来,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民革福建省委会的牵线搭桥下,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台湾见学馆先后走进永泰县长庆镇中洋村、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光泽县司前乡干坑林场、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与当地村民共同探索富有闽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这两场美食活动,正是他们的有益尝试。

“借鉴台湾的乡村建设理念和经验,这几年我们与大陆同仁合作,设立了‘长庆严选’‘寨下有李’‘四季茶旅’等两岸合资或合作公司,协助当地村民进行农业文创,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项目落地活化。”台湾见学馆负责人许俊雄告诉记者,根据各村庄的不同特色和优势,他们与当地政府规划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希望通过产业振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比如,中洋村拥有花生、蜂蜜、油茶、李果、毛竹等五大优势产业,便引入食品加工企业;在茫荡镇,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设置了10多个网红打卡点,打造两岸婚纱文创摄影基地;在干坑林场,将干坑与日月潭的红茶资源对接,推出两岸红茶礼盒;在前汾溪村,运用中国美术学院在当地设立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的契机,打造两岸乡土美食街,走“美育+美食”的发展路径。如今,四个村落都开始走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为了进一步集聚人气,让村落的变化被更多人看见,永泰县、屏南县地方政府以大众喜爱的美食为切入点,组织了闽台特色的美食节活动。在长庆镇举办的两岸慢食文化节上,简单的烹饪、环保的摆盘、刺激味蕾的本土香料,伴着轻松的音乐、朦胧的灯光,慢食中的每一份惬意,都是不同于速食文化的另一种生活态度。

为了丰富美食活动内容,台湾见学馆还设计了“春日浪漫饮食、夏日沁凉饮食、秋日丰美饮食、冬日暖心饮食”四个具有季节特征的美食主题。“今后我们将继续用当地的农产品研发新菜肴,吸引更多游客到乡村休闲观光,打响当地农产品的品牌。”台湾见学馆团队成员詹竣杰说。

不同于长庆镇,前汾溪村则是通过两岸的特色小吃吸引游客走进乡村。“台湾牛肉面最大的优势就是汤头好、面条Q、肉大块,大家可以尝一尝。”在两岸美食风味节上,台湾牛肉面摊前人头攒动,还有当地村民现场向台湾业者请教台湾牛肉面的制作技巧。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福建乡村,没想到台湾小吃这么受欢迎。”台湾牛肉面业者詹莫里在福州已创业20多年,目前,以生产牛肉面系列产品为主。他希望与村民合作,将自己的产品推广到乡村。

“用美食活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既能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也能提升各大村庄的知名度。”在许俊雄看来,在广袤的乡村,将在地农产品与台湾美食制作相结合,让台味与闽味融合,可以打造出具有闽台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潮、钱潮。

“这两场活动只是开始,未来可以常态化地在四个村庄举办慢食节活动,并逐步辐射到周边村庄。”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刘宏伟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举办活动旨在吸引更多本地青年返乡,也给两岸青年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增添生力军。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