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深耕海上“牧场”,颜值、产值两兼得
2022-08-30   来源:新华社福建频道

走进宁德市三都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上建起了海上“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实现海上渔排不间断供电,带动养殖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闽东海域新型环保渔排。(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宁德市通过海上养殖综合整治,走出了一条依法养殖、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的路子。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的“宁德经验”,成为全国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典型。

开发之殇:海上过度养殖制约可持续发展

宁德依山面海,坐拥三都澳、沙埕港等优良港湾,海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1046公里的海岸线占福建省海岸线近三分之一,是中国大黄鱼、海参、海带、紫菜、鲈鱼之乡。三都澳承载着几代闽东人开发海洋、经略海洋、守护海洋的梦想。

然而,2000年以来,随着过去海上养殖业的盲目扩张,三都澳海上养殖“无证、无序、无度”问题愈加突出。并且,传统养殖设施抗风浪能力差、易损毁,导致大量海漂垃圾长期堆积,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制约了三都澳可持续开发。

无序、无度“耕海”,很快给三都澳带来“创痕”,整治迫在眉睫。2018年,宁德市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着力规范海上养殖秩序,全面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营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清海”攻坚:全面开展海上养殖转型升级

早在2006年,宁德市便开始每年组织开展渔业用海整治及清港工作,但由于养殖户受利益驱动,前清后养、前清后置、易地而养,三都澳海域违法养殖始终未能根治。

2018年9月,宁德市专门成立由党政主官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指挥部,依法、科学、强力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各机关单位、各沿海县(市、区)以及乡镇也建立健全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

宁德市立足“全面清”,聚焦“规范养”,突出“长效管”。“清海”行动实施以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共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142.73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清理海漂垃圾10.6万吨、泡沫浮球538万个。通过实施系列改革举措,三都澳和沙埕港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了显著改善。

宁德答卷:蓝色经济既要“颜值”也要“产值”

从无序养殖导致海水浑浊,海面垃圾四处漂浮,到如今碧波万顷,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频频现身闽东海域,宁德市交出了守护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宁德答卷”。


三都澳海上“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项目。(蕉城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白基湾海域、七星海域等5个新型塑胶渔排上,海上“风、光、储、充、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实现了渔排不间断供电,推动海上清洁能源使用。同时,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建成能够覆盖沿海海域的5G高速精品网络,为深耕海上“牧场”注入“智慧”力量。

接下来,宁德市将推进建设一批以渔旅融合为特色的“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培育渔业特色鲜明、旅游配套完善、业态丰富的海上旅游新样板。既要“颜值”,也要“产值”,宁德市深耕海上“牧场”,蓝色经济更显绿色品质。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