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厚土,“村BA”江湖里的晋江故事
2022-09-19   作者:肖榕   来源:福建日报

第十四届“金榜杯”比赛的航拍照片

这个夏天,在黔东南这波篮球风潮的中心,贵州台江县台盘村火速出圈,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篮球文化。

风潮之下,以往自发生长并且自成生态的乡村篮球运动逐渐走入主流视野,展示着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篮球的情感认同。

说起乡村篮球,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不得不提起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晋江。

龚松林的记忆

八月中旬,时值闽南普渡节。

架不住父亲和村里老人会的轮番催促,41岁的龚松林代表家乡晋江市南塘村在石狮打了一次篮球赛,“已经有三四年没有代表村里打球了”。

这类球赛,如今被赋予一个新潮又响亮的名字——“村BA”。但是,龚松林还是习惯用“野球”来称呼它。尽管三场比赛下来,人仿佛要散架了,但是对于“野球”,龚松林说:“我怀念它。”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一放学就把书包一扔,去篮球场看球。那个时候虽然不会打球,但是个子高,有时候也会被叫上去凑数。”龚松林说,自己的三步上篮就是村里的人传授的。

此时的龚松林并没有想到,许多年之后,自己会入选国家队,在职业联赛打出一片天地,而这段“野球”经历也让他有了“水泥地之王”的称号。

“印象最深的是春节,天气凉了,比赛可以从白天一直打到晚上。”在福建队打出名堂后,龚松林更是“野球”场上的常客,经常一个晚上要赶两三场比赛,“车就停在村外等着,比赛打个半场,把比分拉开,衣服都来不及换,就坐车赶去下一场”。这样的故事依然在如今的明星球员身上重复,循环。

在这次石狮的比赛中,龚松林场均能拿下20多分。他说,一切都没有变,“还是在室外,还是灯光球场,还是那么多观众,还是那么好的氛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晋江的‘野球’都会是这个样子”。

很多事情也随着篮球而改变。“看球的人多了,打球的人多了,喝酒的人就少了,打架的人也少了。”龚松林笑着说,“野球”甚至把村里逢年过节都要请的戏班子都“干”倒了。

龚松林认为,“野球”就是闽南人敢闯、能拼、想赢的精神内涵的价值回归,“在这里,篮球下沉到乡村中,以富有本地特色、为当地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

龚松林说,那天晚上,晋江一共有15场“野球”同时开打。

施金钻的故事

对于施金钻来说,15场比赛并不是最疯狂的夜晚。

“‘村BA’在晋江早已经遍地开花,最多时候,每天大大小小的赛事有近100场。”在晋江这个“野球江湖”里,46岁的施金钻早就小有名气,他还成立了当地首家体育竞赛服务民营企业——晋江金钻(飞云天)体育组织服务公司,“以前是集中几个月很忙,到现在常年无休”。

施金钻爱琢磨。

从1995年当裁判开始,他就琢磨着怎么把比赛吹好,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裁判;从1998年开始组织赛事,他就琢磨着怎么把比赛办好,现在已经有了晋江首屈一指的赛事服务公司;从2003年开始在比赛中引入解说,他就琢磨着怎么把比赛说好,现在他还经常到外地“走穴”……

在施金钻看来,“野球江湖”里,最让人动容的是观众的热情。他说:“早期一有比赛,村民们都会骑着摩托车、开着拖拉机呼朋唤友、拖家带口前来观赛。现在大家开着小车来,同样把村子围个水泄不通。一个晚上要连续进行好几场,经常会拖到凌晨一两点才结束,而观众也几乎都是看完比赛,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如今,除了火爆的比赛场面,每场比赛的场边都会有一个在普通话和闽南语之间随意切换的主持人,有专门的网络直播,有专业的裁判、技术统计人员,有篮球宝贝啦啦队员……这已经成为晋江“村BA”的标配。

在施金钻的手机里,保存着2019年在英林镇东埔村进行的第十四届“金榜杯”比赛的航拍照片,“一场晚上进行的比赛,上万名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地将篮球场围得严严实实,现场有不亚于职业篮球赛场的观众人数,场面堪比NBA”。

这是当地为庆祝本村学子金榜题名,如愿考上理想学府,而举全村之力创办的赛事。施金钻说:“在闽南村里办比赛,必须有喜事作为契机,小孩周岁、老人生日、学校建成、祠堂落成、三年除孝等都会成为办比赛的原因,而最隆重的要数各种传统节日。”

根植于传统之中,晋江“野球”最终成长为传统,成长为更加符合乡村精神需求的传统。

黄孔融的期待

至于晋江篮球的传统,被施金钻称为“活化石”的黄孔融最有发言权。

据黄孔融介绍,篮球运动最早是在上个世纪初,由大中城市回乡学生和回国华侨传入晋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晋江篮球开始有了比较巩固的组织,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1940年到1949年,晋江人喜爱篮球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风气更甚,“一百多年来,晋江篮球运动从萌芽成长到蓬勃发展,加上近阶段以来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和普及,篮球逐渐成为晋江人民幸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运动”。

自2010年退休后,黄孔融就开始担任晋江市农体协秘书长一职,篮球依然如影随形。“我们的比赛有自己的活跃性,形式多样,极具观赏性。”提到“村BA”,黄孔融有说不完的故事。

福建晋江的江头村,2017年举办“万佛杯”篮球赛,晚上7点半的比赛,有的村民上午11点就已经到现场抢位置;晋江东埔村举办的“金榜杯”篮球赛,2019年时吸引万人观看,村里不得不抽调男丁500余名做安保;最豪的一次是2015年,石狮市的塘后村,村里人众筹400万元,请来了前NBA球员“白巧克力”贾森·威廉姆斯、马刺队名宿约翰尼·摩尔等人,以及60名来自美国发展联盟的球员……

这些故事早已代表着晋江在“野球江湖”里的地位,这些故事的背后也有着一条经济基础决定发展路径的逻辑。

“一边是农村基层篮球赛,守住乡土气;一边是高水平的各种杯赛,制造商业机会。”黄孔融认为,晋江“村BA”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是因为迎合了群众的口味,在传统的赛制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市场所需,“随着篮球运动职业化程度逐步广泛化,必将使篮球运动的竞赛走向商业化。我们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采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培养和壮大篮球市场”。

毫无疑问,包括晋江在内的“村BA”在全国走红并非偶然,它既是农民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正如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所说:“不能简简单单地用一场篮球比赛去评价它。”

责任编辑: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