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牢记使命 奋斗为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福州举行,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保障发展保障民生”的有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立足“两统一”职责,在保障高质量发展中满足民生需求,在保护生态、保护资源中增进民生福祉,在改革创新中提升民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政策、要素、服务的保障,有效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叶敏说道。
产业发展保障有力。十年来,全省共审批用地189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245万亩,累计保障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2043个,一大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用地用海得到精准保障,助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四大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加快发展。
民生需求应保尽保。聚焦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民生工程要素保障力度,共审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108万亩,供应公共服务用地142万亩,单列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5万亩,为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近十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50多项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制度,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建立节约集约用地体系。我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耗地量下降率超过50%,以占全国1.3%的土地创造了4.27%的生产总值;盘活批而未供土地136万亩、闲置土地22万亩,连续4年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奖励省份。
持续巩固保护修复成果
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理念。十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保护优先和底线思维,守住守好绿水青山,为“美丽福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强化。十年来,省级财政共分解下达土地整治资金98亿元,全省完成补充耕地62.4万亩,连续22年实现占补平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旱地改水田、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方式新增一批稳定耕地,全省耕地质量稳中有升。
抓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底图”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已开展规划编制乡镇533个、村庄7744个,分别占应编总数的76%和98%。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空间,从规划层面减少建设对优质耕地的占用。强化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查,近年来我省年均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从9.9万亩减少到5.2万亩,建设占用耕地比例从40%减少到33%。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修复从专项整治到系统治理转变。十年来,开展多轮“青山挂白”和废弃矿山综合治理,清理退出保护区内矿业权面积398万亩,真正实现“还绿于民”。科学实施闽江、九龙江流域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修复林地、湿地和废弃矿山面积45万亩,修复河道堤岸317公里。实施蓝色海湾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海域面积2.4万亩、岸线长度22公里。
实施地灾防治“百千万”工程,从治标为主到标本兼治转变。十年来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地灾防治补助资金约20亿元,治理重大地灾隐患点553处,排危除险1146处,惠及群众8.6万多人;近2万户群众实施避险搬迁,从根本上解除地质灾害威胁。
优化自然资源营商环境
聚焦群众关切,围绕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参与打造“便利福建”。十年来,我省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自然资源服务事项更加便利高效。
行政审批更加高效,“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交地即交证”等创新做法有效落地。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用地三级联网审查审批,并推行智能化审查,审批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一次性通过率80%以上。
不动产登记更加便民。我省建立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理”。商品房预售抵押、矿业权登记及抵押备案、测绘作业证等16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发放不动产登记证书744万本,发证平均用时0.23天,办理时效位居全国前列,群众满意率达98%。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我省推动12个部门18类信息共享集成,把原来分散在8个部门窗口的业务进行整合,形成全国首个“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模式。全省办理不动产登记时间由法定的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最短办结时间30分钟内。
权益维护更加到位。创新推广和谐征迁“五五工作法”,实施征地综合区片地价,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补偿标准累计提高30%;运行省级征地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征地信息超过3.5万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更大决心和更实举措,着力保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确保自然资源工作成果惠及百姓。”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陈永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