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林营熙
2022-10-03   作者:林元   来源:闽西日报

林营熙(1901-1934),龙岩市新罗区红坊镇龙星村(原永定县太平里悠湾乡村头村)人。少年时就读于龙岩九中,与郭滴人、邓子恢是校友。受他们影响引领而投身革命。1927年冬经郭滴人、郑镛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又发展了林田熙、林圣怀、王占秋、王永开等骨干先后加入共产党组织。

1928年3月,郭滴人、邓子恢领导农民发动了著名的后田暴动。后田暴动的胜利鼓舞了林营熙、林田熙等革命志士,当年8月便发动了悠湾暴动,镇压了林圣丰等土豪劣绅。民团头子林森瑞逃跑,主力红军长征后带领民团还乡疯狂报复、杀害摧残红军家属与群众。后因内讧被邓廷武(恶霸地主)雇请广东枪手杀死,此是后话。暴动胜利后,在悠湾村头天后宫成立“悠湾乡苏维埃政府”,这枚公章,现珍藏在福建省博物馆。林田熙任乡苏主席、林营熙任秘书、王炳富任财粮委员、林中新任执委委员、王永开任交通站长。此时全村有党员14人。在中共太平区委书记郑镛经、林梅汀等领导下成立了“中共悠湾支部”。林营熙任乡书记、林钟新任村书记、林田熙任组织委员、王炳富任宣传委员、林明新任支部干事。辖两个党小组,第一组村头8人,林汝昌任组长;第二组6人,王永开任组长,并成立了“悠远乡赤卫队”;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有20多名革命青年加入团组织。此后又成立了儿童团,有20多位少年儿童参加,均在天后宫操练,组织农民分田分地。

1929年5月,红四军攻打龙岩城,击败反动军阀陈国辉。悠湾乡苏与赤卫队20多人,臂戴赤卫队红袖章,手持鸟铳、大刀、梭镖,由隘头到白土汇集成几百人的队伍,由邓子恢、郭滴人率队配合红四军攻入龙岩城,并游行集中到中山公园听毛泽东宣传演讲。

1930年农历正月初一,在太平区赤卫营长张友怀及张友增、郑荣新等组织领导下,林营熙、林田熙、王全珍、林庆熙、王占秋等组织了悠湾乡苏人员、赤卫队员、妇救会共50多人配合区苏,带着鸟铳、大刀、梭镖,到邻近的永定龙潭攻打民团炮楼。因无重武器,无法攻坚,以至失利。5月,太平区在和兴乌塘排组织各乡1000多人举行扩大红军的游行检阅。在林营熙带领下,王全珍、林庆熙等28个有志青年参加红12军,转战闽西各地。

1931年林营熙的妻子王氏病重,其母托信到虎岗驻地给他。林营熙因忙于革命工作,没空回家探望,只托信回家叫去太平区睦邻村开些中药吃。之后其妻病故,林营熙接信后只得请假回家料理后事。匆匆将妻子埋葬后,林营熙对母亲说:“我还要去红军队伍,你无法照料这么多孩子,将7岁女儿送给人做童养媳,3岁小儿子送给别人抚养。”之后毅然告别家人,奔赴虎岗驻地。后其母只得将7岁孙女送给隘头村人家做童养媳。不舍得将小孙子给人,便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小孙子。

1931年闽西“肃反”扩大化,林营熙虽尽力挽救了一些人免遭杀害,但还是有好多跟他一起走上革命道路的同志惨遭杀害。

1934年,林营熙与一起参加红军的悠湾子弟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因患疟疾,不幸牺牲,临终前叮嘱王全珍“无论多么艰难困苦,要永远跟着党,要坚持到底,革命定能胜利。”从此杳无音信。

新中国成立前夕,林营熙虽被评为革命烈士,但仅作为红12军战士写入档案。后时任广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王全珍,开具了一份林营熙烈士证明书,明确写“红军第12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营级职务”。后来,王全珍回到离别近20年的悠湾家乡探亲,亲切接见了老上级林营熙的儿女,并帮其长子林培经安排在广州电池厂工作。1970年王全珍将军患病时,还嘱咐来看望他的林营熙的子女,要他们一定不忘先辈的革命精神,努力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才对得起父亲。

悠湾乡(含龙星、中联、联合、板子斜)在册革命烈士36名,当红军28人,除因受伤及战斗失散的几名老红军几经辗转归乡外,仅有2人坚持到长征胜利,直至全国解放,即王全珍少将、林庆熙(曾任内蒙古包头钢铁厂领导),16位壮烈牺牲在异乡,为中国革命献出宝贵生命!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