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年:第一书记的1.3万公里
2022-10-19   作者:张柏光 谢丽梅 林银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10月16日一大早,龙岩市连城县新泉镇乐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兴年就来到村部,组织党员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而这仅是他抓党建、补短板、强产业工作中的一项。

作为连城县投资促进中心派驻乐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张兴年常年奔走在招商引资、改善民生的路上。村委会干部李金潼指着张兴年车子的仪表盘说:“这车是张书记到任后才买的,一年多时间为了跑项目、跑产业就跑了13000多公里,要说张书记为我们村做了多少事,看这公里数就知一二。”

图片1.png

 张兴年(右)与村党支部书记杨灏(左)在查看稻蛙共生基地

立足优势抓党建

乡村要振兴,党组织必先振兴。乐江村党支部虽有党员69名,但60周岁以上党员占42.8%,外出党员占50%多。因此,张兴年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堡垒”。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提出“1+x”的党员结对法,党支部班子成员每人挂钩结对1名老党员和1名外出党员,其余在家年轻党员与1名老党员或外出党员结对,采取上门走访、微信视频等途径,充分利用“新泉整训”、朱德三进杨家坊会议旧址“杨氏家庙”、李云贵烈士纪念碑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前往瞻仰学习。此外,他还请当地老人为党员们上红色教育课,使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得以落实,顺利地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

“张书记抓党建工作真有一套,结对挂钩后,上级的政策传达给我们,村里的事找我们商量,支部的活动组织我们参加,我们这些党员的作用不发挥都不行。”老党员李义生感慨道。

立足村情补短板

乐江村系新泉镇原杨家坊“一分为二”的村,是当年朱德三进杨家坊的所在地,革命烈士李云贵的家乡,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补短板成了张兴年驻村后的第二件事。

乐江村河边大榕树步道,一直是村民关注的民生工程。张兴年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察看路灯情况及约450米河边人行步道的规划建设问题,并先后邀请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现场办公,将河堤整治和步道建设“打包”规划,目前己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图片2.png

张兴年(左)与村干部一道检查民生工程进展情况

村自来水压力不够,流量偏小,是关系村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张兴年得知后,多次到村自来水水源地察看情况,了解到是部分管网存在漏水等情况时,及时组织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对自来水管网进行维修,保证村民用水顺畅。

立足市场强产业

乐江村虽有1200多亩耕地,但人均不足0.5亩,属人多地少的行政村。村民收入以种植水稻和从事建筑业为主,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00元。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让农民有更高的收入,的确费了张兴年一番脑筋。

图片3.png

张兴年与莲子基地负责人交谈

村里以种植莲子为主业的聚贤阁农场是省级示范农场。农场主李明辉说:“张书记一到村里就来农场查看经营情况,还嘱咐多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到农场上班。莲子盛产期每天都有20多人来务工,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他还帮助销售了不少莲子产品呢。”

在205国道旁,一片40亩的“稻蛙共生”养殖场格外引人注目,几名当地剩余劳力在场内捕蛙、装车,这是张兴年与村“两委”一道鼓励本村村民杨洪万兴建的新兴生态种养一体的产业。

“我原先一直在外地养殖,是张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动员我们回村建示范基地,他还经常到养殖场帮大家解决实际困难,并动员更多的乡亲一道养殖,为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杨洪万说。

图片4.png

乐江村的牛稻蛙共生基地

为走农业产业持续发展之路,张兴年还与村党支部书记杨灏、百惠农业法人代表张健一起到上杭县湖阳镇水埔村参观仙农科技公司,了解大棚种植模式情况,争取他们到乐江村合作办厂,发展食用菌产业。

此外,张兴年还一直倡导村民采用“稻芋”“稻薯”等轮作模式,提高稻田收益。目前,已有40%以上的耕地施行轮作,既确保了粮田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张书记关心农户是关心在点子上。”村民李义生说。(张柏光 谢丽梅 林银)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