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武夷山天心村附近的一处山场,一名村民挑着茶苗前往山上的茶园,用于替换枯死的茶树。
14日,在武夷山星村镇前兰村的一处茶园,一位茶农正在清理已经旱死的茶树,为下一步的补种新茶、科学管护做好准备。
近期以来,南平市各级气象部门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在多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34次,发射火箭弹126枚,为久旱的大地带来及时雨。图为人工增雨现场。
武夷山茶农利用柴油发电机等设备开展抗旱保茶活动。为此,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特意制作了安全警示牌,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在武夷山,一根根水管从崇阳溪开始“跋山涉水”,通往不同的坑涧,给一棵棵“致富树”送去生命之水。图为14日拍摄的通往青狮岩附近山场的输水管。
“到10月底,武夷山已经连续100多天没有下雨,我种了几十年的茶,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天气。”14日下午,武夷山市星村镇前兰村茶农兰月荣望着茶园里枯死的茶树摇头叹息,“今天看了天气预报,过几天要下雨了,多下点雨好。”
今年7月以来,南平市降水异常偏少,武夷山出现了气象重旱,10月底至今虽有几次降雨,但目前仍为气象中旱。“天公不作美,我们就挑水、抽水自救,可是天气太旱,水都浇不过来,家里30多亩茶园,旱死了3亩多茶。”兰月荣说,“我们现在把这些枯茶树挖掉,过段时间再补种。”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全市现有近15万亩茶园,年产毛茶2万余吨,注册涉茶企业8800多家,涉茶人员达12万多人。茶产业已成为武夷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由于今年气候干旱,武夷山部分茶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
茶园“喊渴”,茶农“盼水”,旱情牵动人心。7月以来,南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多次组织召开会商会,要求水利、农业等部门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率,确保生产生活灌溉用水;武夷山市加大了抗旱工作投入,积极开辟抗旱水源,提供技术指导;受影响的茶农也“各显神通”,奋起抗旱保茶。
“今天上午七点多我们上山浇水,下午四点半结束,只要不下雨,水就得浇个不停。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走了4万多步。”武夷山福新问茶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叶一凡介绍说,“今年8月初开始,我们发现茶树已经不救不行了,就拉了3000多米水管上山,抽水浇灌,至今已用坏了7台抽水机。”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记者来到崇阳溪畔的一处景区道路,只见路边的柴油发电机“突突”作响,随处可见的一根根抽水管道从崇阳溪里延伸开来,一路“翻山越岭”,将“生命之水”输往不同的山场,给茶树“解渴”、为茶园“解围”。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还特意制作了“村民抗旱生产注意安全”的警示牌,提示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在星村镇黄村村的抗旱保茶中,党员茶农带头干活、科技特派员一线指导。茗川世府生态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黄正华介绍,得益于生态茶园建设,村里大部分茶园抗旱能力增强,但部分沙洲地上的茶园旱得严重,包括他在内的6名党员、2名科技特派员跟社员一起轮流到茶园抗旱,“投入抽水泵5台,铺管4000多米,给500多亩茶园浇上了水”。
“保住茶树就是保住‘饭碗’”,一位茶农戏言。茶农们跟时间赛跑,气象部门则忙着增雨。至目前,全市气象部门抢抓时机,已累计人工增雨34次,发射火箭弹126枚。未来几天,全市将出现较好的气象条件,他们还将继续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眼下,在武夷山,大部分茶树披着青翠,但在不少茶农中开展的抗旱保茶行动却还在持续……(郑金富 罗光耀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