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块、路成网、渠相连,两臂展开长达15米的施肥机,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间纵横。稻田上空,今年新购置的无人机正低空喷药……
稻田的主人叫傅木清,全国种粮大户,仅他和他的运丰优质稻合作社就流转承包了6000亩地。傅木清所在的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曾经“有雨三天涝,没雨三天旱”。旧时望天地,今日稳产田。改变,源自5年前那场从长汀一县到福建全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路径是“机制活、产业优”,目标是“百姓富、生态美”。短短12个字,却意味着从宏观理念到具体操作的全面创新。
“我们已制定并出台了一整套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长汀县县长马水清说,“就是要用制度把探索出的经验固化下来、坚持下去,确保全进而胜,绝不半途而退。”
古城镇梁坑村,每片林地都摆着一墩墩大花盆,栽着奇特的植物,数一数,每亩地里大约100盆。村民华庚生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长长的根须上结着一颗颗小球,当地群众给它起了个别名:金丝吊葫芦。“它叫三叶草,一种中药。这种花盆叫控根容器,根须一碰它的壁,就能结出小球——值钱的就是这些小球,每盆一季结二三两,每斤价格1200元。”
长汀用机制创新的“一根金丝”,吊出了转型发展的“大串葫芦”。“再过5年,我们水土治理将追近发达国家水平。”县委书记廖深洪说。
青山驻金,绿水淌银。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