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安: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2022-11-30   作者:王宇静 陈鑫炜 潘明水 黄瑜鹏   来源:泉州晚报

为持续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泉州南安全市一盘棋,通过“三资”监管整治、鼓励多种经营并行、导入金融助力等方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前10个月,南安379个村集体收入总额已超2.8亿元,其中有69个村财收入超百万元。

“村财收入分两大部分,分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与非经营性收入。今年前10个月,南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2亿元,每个村平均32.37万元。”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更能引来活水源头,确保富农政策落地生根,让产业强起来、特色亮起来、品牌响起来、农民富起来,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日前,跟随南安相关职能部门的走访脚步,记者透过具有代表性的村集体在引领多种经营落地、推进基层服务方面的创新所为,实地感受基层村民生活的获得感与幸福值。

村财收入超百万 反哺村民享福利

院前村里65岁的李敬木每天早上起来会先到村委会老人活动中心转一圈。听说附近小公园整治好了,他约了几个老朋友一起过去逛逛。“村里经常放电影,晚上还有夜市可以逛。”老李笑着说,吃住都舒心。

院前村里跟李敬木一样的老人超过500人,他们每人每月可领到200元的生活费,全村近四千人,每年每人有800元红包,还有人均“农保”补助。今年仅上述福利补贴就超过400万元。据了解,院前村今年前10个月村财收入超1247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就有1160万元,是真正的“富贵村”。

致富的秘诀离不开南安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李春海当了二十几年村支书,在2017年比邻的泉州芯谷南安园区启动前,村财基本是零。随着园区的入驻,土地征迁,道路纵横畅通,在南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院前村大力发展配套服务业,旧时贫困村脱胎换骨,村民福利层层叠加:“长者厨房”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补助性的中餐与晚餐;回拨地建住宅小区,每位村民皆可享受30平方米照顾回购价;护村队、夜市、托儿育儿所……一应俱全。遵义鲜羊肉粉、西北烤肉串、长沙臭豆腐都可以在邻里夜市里品尝到,村民及工业园区万名新南安人的休闲、购物、餐饮等需求皆可得到满足。石井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志雄说,如今院前村里店铺的租金比石井镇区都要贵上两三倍。

院前村只是南安百万村财收入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10月份,跟院前村一样,仅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庄已有19个,预计全年可超过46个。

挖掘文旅新宝藏 品牌经营成共识

剧本杀是近年流行的娱乐项目,高甲戏曲是流传数百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岑兜村作为高甲戏曲的发源地,村委会通过组建文旅公司,将两者加以结合,成为戏曲主题户外剧本杀的创新者。

请戏在闽南语中要说“允戏”……走进岑兜村,随处可见高甲戏曲及地方文化元素。村支书洪安平说,这是他们村集体出资打造的全国首个“户外戏剧主题博物馆”。“我们还开设了研习所,培养孩子们学戏曲,设计生产衍生文创产品。”他期待春节时可以局部开放博物馆、启动户外剧本杀及游园娱乐项目,做优“高甲戏源头”这一品牌赋能资源,助力非物质遗产传承。

与岑兜村集体投入运营不同,桥头村当家人许志忠把整村的空间运营权交给专业团队。“我们村很小,地图上原来都没有标识。”当选村支书一年多以来,许志忠了解“家底”后干了两件事:第一是结合特色海鲜干货产制优势,打出“桥头许村长”品牌,包装交给专业团队设计,未来期待通过联营优势,助力村民增收;第二是凭借在南安独有的滩涂地资源,以全村整体打包概念引入第三方团队,打造吃住游玩文旅小镇。“文旅小镇将拿出部分股份让村民参与,流量进来后将同步带动海产品干货的营销。”许志忠信心满满,一年多来村财收入已翻了四五倍。“我们希望明年可以营业,到时候跨海缆车、50米景观台综合体都将亮相。”承接项目的陈期望很有信心。陈期望是许志忠引进来的人才,他承接的前一个项目是被誉为“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的南安呈美村的“天心洞景区”项目,每年稳步吸引游客30万以上人次,村财收入每年超过300万元。

在南安,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人文、景观优势打造区域品牌的村落不在少数,也包括北部的高田村、天山村等村落。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各个村落的文旅项目开发都离不开当地土地资源优化盘活、特色产业打造及土特产休闲农业经营等与村民实现共赢的多种业态参与。

引进农村致富能手 持续落地富农政策

走访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各位村支书都是村里人,都心系村民安乐。“近年来,村支书年轻化、高知化的特点明显。”南安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表示,南安区域广、村落发展不平衡,稳住村集体大盘,带动村民富裕离不开能人推动。

在人才引进方面,南安摸索出自己的经验。以官桥镇为例,该镇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在致富带头人中择优选、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措施,引进农村致富能手121人。新圩村新任90后党支部书记杨嘉雄经营的果蔬种植场以“致富带头人+农场+农户+初加工”产销一条龙的模式,流转盘活新圩村等周边3个村撂荒地400多亩,带动了周边200多户村民每年增收40多万元。通过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返乡人才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镇里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发展壮大。

在持续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回归创业的过程中,南安相关职能部门正在酝酿举办专题讲座,通过针对性培训,大力提高基层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想认识,让作为工作主体的村干部能真正懂得“怎么发展,如何发展”。“我们还将组织各个村落间的协作及交流,分享经验,共同进步。”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筑好凤巢不愁凤凰不来。”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南安将持续在财政资金、政府投入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引导各部门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向村级流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引导和激活更多资本流向农村。“乡村振兴”关系基层民众的幸福,期待更多咱厝人关注故乡的那座村庄,协助父老乡亲共造美丽家园。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