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种菜
2022-12-01   作者:杜正蓝 龙闻 郭高杰   来源:福建日报

image.png

位于龙海东园镇的百亩高优蔬菜田 白志强 摄

image.png

工作人员在查看育苗机械。 杜正蓝 摄

image.png

菜农在采收当季蔬菜。白志强 摄

北国万里雪飘之时,闽南地区正迎来绵绵细雨。

如候鸟一般,夏天飞去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成长,冬天飞回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龙海一大批农业经营实体为破解种菜难、种地贵困境,“飞”往全国各地发展订单农业,在11个省份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确保农作物全年育苗、全年种植、全年保质保量配送上市。

去哪儿种菜

龙海东园镇地处九龙江南溪流域,心形版图被鹅浪山一分为二,上游万亩高优农业属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自2010年起,水稻与蔬菜轮作,亩产值从1200元提升到7000元。

农田结构的持续优化,让当地菜农撸起袖子加油干。

彼时,新农人王继顺拥有100亩种苗合作社和500亩西兰花种植基地,所产蔬菜品质好、品相优,符合快餐巨头选择供货商的基本标准。于是,他的基地很快从传统“以产订销”模式过渡到订单农业。

“对快餐巨头来说,几百亩的蔬菜供货基地只是九牛一毛,属于级别最低的供应商。巨头为了规避风险,希望寻求与更多产量大、供货稳定的供应商合作。”王继顺没想到,送上门来的订单竟会供不应求。

订单的增长,愁坏了这群种菜能手。在不足40平方公里的小镇上,他们东拼一块地,西凑一亩田,勉强续上蔬菜订单。

然而,王继顺又接到上级合作商的来电,为保障食品标准化生产,对方希望种植蔬菜的土地能够集中连片,局部分散的土地不便于审核土壤、水源等项目。

发愁的不只是王继顺。由于乡镇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经营建设用地、农民建房等需求增加,农田日益减少,而种菜成本又一再提高,全镇种菜效益出现下滑趋势。

菜农们清楚,要想长期稳定地发展订单农业,就得壮大生产规模。可是,去哪种菜?

王继顺他们试着走出小镇,去往紫泥、海澄、隆教等周边乡镇开发土地。

可是,不出半年光景,南方的酷暑叫停了生产,进入休耕期。“开工半年,闲暇半年,就意味着订单断链甚至解约,更糟糕的是,连合伙人和工人都留不住。”王继顺琢磨着,既然要循环供货,那不如南苗北调,绕着纬度去种菜。

绕着纬度种

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主要因素。

“闽南以北,龙海和晋江温差约3℃,晋江与惠安温差约3℃,惠安与福清温差约5℃。假如四地菜园同时种植,那么采收时间就错开了,龙海50天,晋江57天,惠安61天,福清70天。因此,一路连续采收,便可实现连续供货。”王继顺说。

为实现全年订单循环,王继顺索性将目光投得更远一些,到河北张家口沽源县租借千亩土地,种植蔬菜。夏季,一望无际的黑土地凉爽多雨,与闽南地区最适合蔬菜种植的时段相似。

角美人林志忠是漳州市蔬博果蔬有限公司的核心人物,开拖拉机、开货车、育苗、种植、加工和运营,无所不能的他掌管着数千亩菜园。每年3月中旬,他带领20多名公司成员组成骨干团队,开着几辆大货车,满载着蔬菜种苗一路向北。

“3月的北方气温还在回升,到那育苗时间久、成本高。因此,头几批蔬菜种苗先在本地育好,从低纬度到高纬度,让种苗适应气温,大概带过去一周才开始种植。”林志忠介绍,货车到达河北当地,拉上一些愿意同行的务工人员,以及种植需要的肥料、农药和农具机械,待到基地大雪融化即可开工。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管肥、管药、管机械、管采收、管加工,收成的蔬菜再由物流派送到就近的上级供应商,完成订单。

到9月中旬,北风呼啸,全员南归。骨干团队继续投入南方蔬菜基地的繁忙当中,形成全年循环作业,供货不断链。

“如今,全国各个基地连轴转,可以实现全年稳定接单,为上海亚太、江苏创造等国内生菜加工企业供货,是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巨头的二级供应商,年产值约3500万元。”王继顺说,基地的蔬菜中约70%作为订单农业,30%随缘就市,发往商超和国内外批发市场。

从本地种植到异地种植,龙海区的菜农们把本镇作为蔬菜种植母基地,飞到各地发展订单农业。据不完全统计,龙海区赴外种植农作物的新型经营主体涉及9个乡镇,共128户,种植西兰花、黄秋葵、生菜、包菜、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192193亩;种植地分布漳州县区以及省内龙岩、莆田、泉州、福清等地共2.2万亩,分布海南、广东、云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安徽、内蒙古等地16万亩,另有国外蔬菜种植基地8600亩。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