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村秀美 只此青绿间
2022-11-24   作者:陈挺 林钢坚   来源:福建日报

“三根管”截污,解决了污水“收集难”的核心问题;管网“一张图”,打造智慧排水管理模式;节能尾水回用,探索“呼吸型人工湿地”。

2021年5月11日,时任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同志主持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现场会,提出学习“翔安三管接户经验”,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工作。

一年多来,厦门探索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全链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小散乱污”企业排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灌溉用水、沟渠水塘等水体的系统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全市12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相继打造了翔安大帽山、大宅、澳头,海沧贞庵、赤土,同安沟墘、三秀山等一批治理成效显著的示范村庄。流域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向好。

系统治理 实现污水全收集

翔安区新圩镇大帽山社区居民楼外,外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铺设着多根白色水管,源头截污三根管,分别用于收集卫生间污水、厨房污水和洗涤池污水,三根管还加贴不同颜色标识用于区分,便于管养。

这就是由翔安率先提出并实施的创新污水治理方法,三管截污,实现精细化管理,彻底解决过往困扰多时的污水“收集难”核心问题,此举在厦门乃至全省得到推广。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总工王艳艳说,厦门经验是:雨污分流——在户内,“三管入户、应分尽分”;在户外,通过建筑立管改造,引导雨水散排,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

针对建筑密度较大、管网情况复杂的城中村,采用重构雨水系统的方式,最大限度把路面汇水、屋面雨水分离出来,既做到污水应收尽收,又有效降低溢流风险,较为经济、合理地解决了城中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同时,“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

过往,厦门农村污水治理更多侧重生活污水,对村庄其他产业的污染及河道内源污染缺乏系统考虑。

此次治理除了生活污水外,对村庄内的“小散乱污”违规排水采用联合执法方式,“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治规范一批”,分类处置,解决村庄内的违规排水;

对蔬菜加工、育苗池等产业项目以及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项目,积极引导,督促企业设置预处理设施,确保达标排放;

对豆腐坊等氮磷浓度指标较大的,通过扩大处理站调蓄池提高抗冲击能力;

对河道底泥污染,通过清淤、种植水草等综合施治,解决内源污染问题。

污水全收集,为农村水环境、人居环境的提升治理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四种模式 实现污水全处理

在海沧区贞庵新村,“改造前,打开污水井盖,蚊虫乱飞,味道很难闻;改造后,生活污水集中收纳,接入化粪池、隔油池,屋面雨水通过立管收集排入雨水管网或自然排放;每个楼栋前还贴了‘农村排水户管理卡’,上面有排水改造线路分布图、联系电话,有任何排水问题,可随叫随到。”海沧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的这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实现了农村的雨污分流问题,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幸福感在当地村民的心间油然而生。

与城镇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弱,村庄地理环境复杂,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更大,该如何破解?

总结历年经验教训,厦门组织编制、提炼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一系列《技术指南》《操作手册》《技术导则》等,明确治理技术要点,确定不同治理路线,提出符合实际的一整套建设标准和验收办法,指导各区开展试点改造。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水务处负责人表示,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量等因素,探索形成四种治理模式,分别是截污纳管治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治理、三格化粪池治理和城中村清单化管理,分类施策,开展治理。

其中,城中村,采用重构雨水系统并实行清单化管理;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增加调节池容量;村庄农家乐等重点排水户,设置预处理设施并办理排水许可证;湿地去建筑化等“厦门做法”成为亮点。

目前,全市1216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其中,采用截污纳管的628个,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497个,采用城中村清单化管理的89个,采用三格化粪池的2个(主要是偏远村庄)。建有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79座,总设计处理规模约3.4万吨/日。

四种模式治理,因地因时施策,实现污水全处理。

一套管理 实现全过程标准化

在同安区三秀山村,每家每户门口都贴着排水智慧管理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查询自家排水管道情况,发生管道堵塞、破损等问题,上报至区里排水智能化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快速到场解决。

这是厦门农村污水管理的典型一幕,打破过往重建设、轻管理的状况,厦门力推“排水管理进村庄”,引进专业运维单位,参与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和项目验收,建立起建设和管养无缝衔接的新模式——

在管理平台环节。依托城市排水管网一张图、排水管家APP等信息化技术,建设过程同步将管网、排水户等信息导入系统,实现排水管理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行“一户一码”,大大提升了管网运维水平。

在尾水检查监测环节。按污水处理站规模,实施分类水质在线监测,强化人工监测,除每半年对日处理规模20吨以上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进行全覆盖监测外,每季度对全市所有处理站按10%比例随机抽测,及时发现整改。

在尾水资源化利用环节。引导缺水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尾水排入农田回灌,通过增设湿地方式,对未立即进行回灌的尾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储存于农村水塘等农田灌溉设施,用于旱季灌溉,最大限度实现尾水资源化利用。如:翔安区23座处理站尾水用于农田灌溉,日回用水量约1800吨。

在材料和施工环节。严把质量关,推广PE、HDPE等抗压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管材,严禁使用“三无”产品,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等制度,强化质量监督,督促规范施工。

在验收考核环节。对村庄内“黑臭水沟”实行“零容忍”,对雨污分流率低于90%的村庄,实行一票否决。强化分户竣工验收,依据村庄门牌号开展逐户核对建卡,标明每家每户污水走向,及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材料归档,管网数据同步录入信息平台,实现管网一张图。

强化精细管理,打造全过程标准化运维新范本,从收集、处理、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探索,厦门由此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领域摸索出成功经验,也为我省的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责任编辑: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