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赖源乡河祠村,是革命基点村,这里的大部分村落都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且村落分散。
据介绍,土地革命时期河祠村有60人参加红军(在册22人)、地下党员19人、赤卫队员13人、红军接头户28户。他们中,有的遭国民党反动派残害,有的在国民党军“围剿”中献出生命,有的在长征途中英勇牺牲。
河祠村距县城110公里、距集镇56公里。藏在深闺,交通闭塞、信息不通,“五老人员”先后离世,许多史料遗失。笔者三进河祠村,搜寻河祠村的红色历史。
当年年过九旬的红军交通员后裔江大伯回忆,1930年夏秋,胡少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军深入赖源,派出一支小分队深入河祠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在中寨、老屋场、马池塘等自然村刷写红色标语。马池塘苏维埃办公旧址至今尚存“只有共产党和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的红军标语。
《连城县革命基点村》记载,1932年8月的一天,邻乡姑田华仰桥反动民团为筹措军饷,组织百余名匪徒到中寨、老屋场、马池塘等自然村强行摊派,要求每人出一块光洋。老屋场自然村贫苦农民江坤盛等30多个青壮年不堪匪徒压榨,表示无力交缴摊派的银圆。结果,匪徒们立即纵火烧毁了他们的房子。据统计,当年马池塘等自然村共有18幢民房遭反动民团烧毁,造成近百人无家可归。一些群众因为公开反抗国民党军阀和华仰桥民团土匪的权势,感到在华匪的势力范围难以生存,不得不转移他乡谋生。
1933年春,连城明光独立营和红九团400余人进驻赖源,创建红色苏区。马池塘、中寨等自然村20多名革命青年为对抗华匪对他们家庭的摧残,从外地回乡参加红军。随后,他们跟随部队在姑田牛塘和赖源郭地两个村庄与华仰桥民团打了大小五六次战斗,毙敌10余人,击伤10余人,缴获步枪18支,子弹2000余发,武装了明光独立营的战斗力。
1934年7月,福建军区独立红九团团长吴胜、政委方方等率领1000多名红军挺进大河祠。7月19日,帮助大河祠人民成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大河祠苏维埃政府。随后,芹菜洋、马池塘、杨公祠等10个自然村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权。接着在离大河祠村的陈地坑成立岩(龙岩)连(连城)宁(宁洋)边区革命委员会,在龙岩白沙成立岩连宁边区西南特区苏维埃政府。8月间,成立了邱家山、陈地坑等三个区苏埃政府。
1934年4月,中革军委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九团(约1700人),在岩连宁边区开展游击战争,牵制苏区东线敌人的进攻。同时,组建地方游击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闽西苏区沦陷后,连城明光独立营(200人)进入红九团活动的岩连宁边区。9月下旬,红九团组建岩连宁游击队(代号“龙岩部”),各区成立区游击队,一般有二三十人,归岩连宁游击队统一指挥,或由红九团部队率领协同作战。这时,红九团、明光独立营、岩连宁游击队总兵力计2000人左右。
1934年4月至1935年4月间,红九团、明光独立营、岩宁连游击队等隶属第一作战分区所属部队,在新罗区白沙镇、万安镇,连城县的赖源乡及漳平交界地,发生过苏一田、邹家山、芹菜园(芹菜洋)、马池塘、陈地坑等16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其中翔实记载的有7次,牺牲红军指战员、游击队共644人。
红军游击队撤出赖源大河祠后,10个成立苏维埃政府的自然村都惨遭国民党匪兵严重摧残。原有六七百人口的邱家山,百分之八十的群众被迫背井离乡,仅剩下100余人口。后来,国民党又多次到邱家山抓壮丁,许多群众被迫迁移。直至新中国成立,这些自然村的群众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