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我市以被列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扶贫、改革、试验为主题,积极探索贫困村、贫困户增收方式,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至目前,全市共有69个贫困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解决了1800多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平均每村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2万元,实现了贫困村与贫困户双增收。
一、明确实施内容。一是建设标准化设施。支持贫困村建设农业设施、标准化厂房等,重点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二是创建乡镇(村)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县域企业在有条件的贫困乡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鼓励县域外企业到贫困乡村发展来料加工企业(车间),由乡镇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三是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在乡村开发一批公益性扶贫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
二、选择试点示范村。为解决贫困户因病、因残等原因无法外出打工就业和贫困村增收困难问题,我市在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城郊乡连屋村、石壁镇杨边村、曹坊镇石牛村和建宁县客坊乡龙溪村5个贫困村开展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试点。在取得阶段性成效基础上,第二批在全市12个县(市、区)选择了相对贫困且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或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32个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明溪、宁化、沙县、将乐等县还扩大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实施范围。目前,全市共有69个贫困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
三、组织项目实施。建宁县黄坊乡安寅村引进福建省长辉生态禽业有限公司,利用上级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补助资金30万元,新建肉鹅养繁殖孵化厂房,项目建成投产后,村财每年收取企业租金2.5万元,并优先安排5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该公司就业。大田县济阳乡济中村结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承和美丽乡村建设,将村内废弃旧小学提升改造,建设成旅游接待中心并与企业合作,不仅村集体每年可得租金及分红8万元,而且每年可为本村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2个。明溪县夏坊乡夏坊村整合资金40万元,建设食用菌冷库500立方米、温控钢架大棚10亩,以年租金2.8万元租赁给明溪县和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所得资金用于村财增收及扶持贫困户发展,并安排3户5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去年底以来,市财政整合资金1120万元,在37个贫困村(其中空壳贫困村20个)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通过以点带面,全市共有69个贫困村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421万元,发展设施农业2900多亩,建设标准化厂房9422平方米,发展来料加工企业(车间)26个,提供公益性扶贫岗位249个,解决了1800多个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难问题,平均每村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2万元。
四、创新发展模式。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发展模式。将乐县、泰宁县采取“飞地设施农业”增收模式,促进村财增收、贫困户就业脱贫。将乐县依托上市公司温氏集团,建设生态养鸭标准大棚,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方式,让全县33个贫困村每村建设1-2个生态养鸭标准大棚,租赁给贫困户养鸭。村里通过收取大棚租金,增加村财收入,每个村出租一个大棚每年就可增加村财收入4-5万元。贫困户通过养鸭获取劳务报酬和经营收入,投产后一个大棚农户年可增收8万元以上,实现村财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双赢目标。目前,全县已建成或在建的养鸭大棚有24个。将乐县南口乡发起了“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开发行动,动员全乡企业广泛参与,以企业为帮扶方,根据需要提供就业岗位。全乡通过本地企业、公益性岗位及农业种植基地共解决26户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就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