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红军题壁留款信
2023-02-06   作者:苏振灶   来源:闽西日报

4.jpg

图为墙上的红军题壁留款信。

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拥有多处珍贵的红色革命旧址遗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人称“红军厝”的荣福堂的红军留款信。

荣福堂建于1911年,占地面积约430平方米。房前有庭院,左右有护厝;主体建筑有上下两厅,中间为天井,两边是厢房。肇建者是我爷爷苏联忠(1886—1942),字新贞,号英才,清末监生,人称苏和。一生勤俭持家,助人为乐,以经商为业,是当地最早穿西装的知名乡绅。

1929年8月,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途经杨美村。当时老百姓谈兵色变,畏惧国民党政府欺压,加上反动派对红军的恶毒宣传,村民见到红军到来便跑到山中躲藏,一时间村里静悄悄的。

红军为补充军需,进入村中向群众筹买粮食,在一个阴暗角落发现了一位残腿老人,名叫苏观泗。朱德军长和观泗老人亲切交谈,讲起了红军向群众买粮的纪律,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得强行购买。红军恳请放下戒心的观泗老人帮忙购买粮食,观泗老人带领红军战士来到苏和家中的储物间,从米缸中秤了26斤大米,红军战士将买米的钱交到观泗老人手里,烦请转交给主人。临走时,红军战士便在房间的墙上用毛笔书写了留款信——“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左衤右乚)【编按:系‘裡(里)’的简写字,非‘禮’的简写字】红军”。该留言字幅高0.55米,宽0.35米,全文共4行,30个字,没有标点符号。题壁留言简单明了,是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纪严明的历史见证。

当红军走后,乡亲们回家,看到村中井井有条,没有被抢偷现象,大家先去看望观泗老人,观泗老人向乡亲们说:“这样的军队从来没有见过,买米还给钱。”接着从身上拿出红军买米的钱给我爷爷苏和,我爷爷接过钱,马上回家查看米缸的米,一看红军只是称走了半缸米,还留有口粮。我奶奶看一下墙壁上,对我爷爷说:有写字。两个人合计商量后,就把米缸移开,搬来椅子铺成一张床,披上蚊帐(旧时是用麻布染黑的蚊帐),挡住墙上的题字,免得被人发现。外墙就用晒地瓜丝的竹匾来盖住,让人看不出异常。既可避免国民党的清算报复,又可以更好地保护好留款信。如今,90多年过去了,从爷爷到我辈几代人都完整地保护着这处“红军题壁留款信”。

1961年,漳平县武装部部长李学礼同志,挂职杨美村,深入到群众家里,知道了有这留款信,拍照后把相片寄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复制件列馆展示。2004年有关部门和人员,商讨要把原件切割下来移到博物馆,但怕墙体松动白灰脱落,反而破坏了文物。2014年军事博物馆黄馆长一行,到留言墙实地考察,经过深入研究,大家形成共识,墙体原件就地保护。复制件于2016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恢复展出。

杨美村荣福堂的“红军题壁留款信”,是全国现有保存最完好、也是唯一一处题壁留款信,是当年红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在荣福堂的正门外墙上还保存着“反对军阀战争”“收回租界”“农民组织农民协会”等红军标语。1978年被列为杨美大队民兵传统教育基地;1982年被列入漳平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漳平市委、市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顺利完成荣福堂整体建筑修缮工程;2018年,杨美红军留言墙被列入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布设在荣福堂的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被授予“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

注:本文作者苏振灶为当年“荣福堂”主人苏和的孙子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