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练出精细农业“绣花功”
2023-03-14   作者:黄小英 林素真 张葭   来源:福建日报

“经过盐碱地改良试验后,冰菜和小番茄长势都很不错。”日前,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狮头村振德家庭农场主陈毅清看着田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前段时间,他刚刚收获了冰菜,眼下,200多亩的小番茄也迎来了丰收,主要销往沈阳、重庆、广州等大中城市,每天用工达120人。

作为我省农业大市,漳州面临耕地有限的瓶颈。为了突破耕地面积的制约,当地依托农业技术创新、品种改良、果园套种等举措,在“一亩地”里用足“绣花功”,推动漳州市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盐碱地长出“贵族菜”

漳浦县地处东南沿海,辖沿海乡镇场6个,临海耕地面积达万亩。近年来,由于连续干旱、降水少,加上常年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部分土地土壤盐碱化,且有蔓延趋势。为保障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安全,2022年,漳浦县农业农村局抽调农技站、种植业与种业管理股、经作站、植保站、土肥站等科室的专业人员,成立滨海盐碱地种植技术攻关小组,负责引进优新品种,探索改良盐碱地。

“几年前,农场的500亩土地因为盐碱化,种啥啥不行,让我非常苦恼。”陈毅清说,振德家庭农场地处沿海,此前部分地块土壤全盐量高达2.31‰,沟渠水全盐量达1531mg/L。该地块曾尝试种植多种耐盐农作物,均以失败告终。

去年,漳浦县农业农村局把这500亩盐碱地列为试验地,以种植小番茄和冰菜等耐盐作物品种为主要措施,尝试改良盐碱地特性。

据漳浦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种业管理股股长陈俊杰介绍,冰菜被称为“贵族”蔬菜,耐盐性及抗病虫害能力极强,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且营养成分高,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据测算,1亩冰菜平均每年可吸收盐分200公斤,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作物。

如今,试验地上的冰菜长势喜人。陈毅清开心地说:“冰菜的成长需肥量少,整个种植过程未喷农药,低成本、产量高,还能改良土壤盐碱化问题,综合效益很不错。”

昔日的盐碱地经过改良,不仅有“颜值”,更有了产值。据悉,下个月初,漳浦县还将在滨海盐碱地试验种植海水稻,持续推进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盐碱地+生态治理”的新路径。

优新品种里做文章

午后,在漳州市龙文区的锦华家庭农场内,农场主冯锦华正忙着对白背毛木耳AP710新品种进行喷水,促进耳片生长,为下一批次的采收做好准备。

锦华家庭农场是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的毛木耳核心示范基地之一。据冯锦华介绍,今年初,他示范栽培的25万袋白背毛木耳AP710喜获丰收,平均干耳产量为72g/袋,比普通品种提高17%。冯锦华以28元/公斤的好价格将其售出,获利10多万元。眼下,他对这个新品种更有信心了。

据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袁滨介绍,漳州是国内毛木耳的主产区。早些年,栽培品种比较单一。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菌种老化、退化问题严重,而且栽培时间集中,效益较低。为了提高耳农收益,漳州市农科所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开展毛木耳新品种选育,平均1~2年就会推出一个新菌株。目前保藏的毛木耳有效菌株达到1000个左右。

白背毛木耳AP710正是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推出的新菌株之一。2017年,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该所系统选育出的毛木耳“天宝53”和广西野生毛木耳“桂耳”为亲本,选育出耐高温、高产、抗性强的菌株“AP710”。为期两年的生产性示范结果表明,“AP710”平均干耳产量比传统栽培品种高,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现有品种。

被漳州市农科所副研究员柯丽娜亲切地称为“胖株”的白背毛木耳B4326,也是此次推广的百个优新品种之一。2013年,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漳州市主栽菌株“漳耳4326”中发现突变变异菌株,经过5年4代定向系统选育,培育出白背毛木耳B4326。“白背毛木耳B4326耳片厚、平整,鲜耳背后绒毛多,含有的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指标比普通品种高出18%至34%。”柯丽娜说。

据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吴文泽总农艺师介绍,2022年以来,漳州市大力实施农业优新品种推广行动,以种业振兴的成效提升现代农业的质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全市共推广优新品种132个,建立示范片348个,新增产值超29亿元。今年,漳州将新建农业优新品种示范点100个,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枇杷树下种山姜

云霄县和平乡棪树村属于浅山区,海拔500米,长期云雾缭绕,早晚温差大,季节变化不明显;村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林海,负氧离子浓度高;土质还富含微量元素硒,宜林宜果。近年来,村民除了种植头牌产品枇杷,还科学、高效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做起了土地“文章”——在枇杷地里套种姜,实现一地双盈收。

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保证了棪树村高山姜良好的品质——个头大,香气浓,味辛辣,肉细嫩,是小黄姜中的佼佼者。据姜农吴玉发介绍,高山姜是耐荫作物,怕强光和高温。为了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村民们就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枇杷来为山姜“遮阳”。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枇杷,在枇杷树底下种山姜,既利用了空余的土地空间,也让山姜得到了更好的生长环境。

今年,吴玉发在枇杷树下套种的高山姜共收成1000公斤,带来了8000元的额外收入。据了解,棪树村共有村民275户,已有200余户村民在枇杷树底下套种山姜。

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蔡建兴说,今年,漳州因地制宜推广多种果园套种、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多渠道、多模式提升农作物的综合生产能力。下一步,漳州还将结合各地的地理环境,做到选种、人员、技术三到位,倡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套种新模式,促进粮食增产、果业增效。

责任编辑:何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