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从赣南中央苏区突围回闽西的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组成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坚决摒弃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红八团、红九团及各县地方武装,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原闽西苏区的基本区域龙岩、永定、上杭、连城、漳平、宁洋(今分属永安、漳平、龙岩)、平和、南靖、长汀、清流、归化(今明溪)及广东省的大埔、饶平等县的广大地区,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游击战争,先后打破了国民党军10个正规师的反复“清剿”,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存并发展了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开辟了大片的游击根据地,保持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取得了与红军长征胜利相辉映的伟大胜利。
国民党军在“清剿”初期以军事进攻为主,依仗其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采取分进合击、层层包围的战术,“追剿”“驻剿”“搜剿”并用。后又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军事、政治、经济“三管齐下”。还实行自首政策,颁发所谓“自首自新条例”,引诱红军游击队中的动摇分子投降变节。这种瓦解政策曾经给红军游击队造成一定困难和损失。如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参谋长朱森、龙岩县革委会主席陈金财等叛变投敌后,带领敌人四出搜捕红军游击队和基点村群众,在群众中引起了恐慌。
尽管国民党军“清剿”手段极端毒辣,斗争异常残酷,但红军游击队在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紧密地依靠人民群众,在军事上正确执行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在政治上创造性地运用“白皮红心”等策略,从军事、政治、经济上全面投入反“清剿”的斗争。
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红军游击队运用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红八团创造的“散兵群战术”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战术,搞得国民党军防不胜防,处处被动挨打。红八团分散活动时,国民党军大肆散布红军游击队已被“剿灭”,并准备在龙岩城召开“剿匪”祝捷大会。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其谎言,邱金声率一个短枪队,夜袭龙岩国民党陆军第十三医院,缴获大量药品。邱金声还在医院打电话给驻守龙岩的第十师师长李默庵,警告他不要吹牛。岩南漳游击队,在掩护群众收割中,用六发子弹,打退了国民党军一个连的抢谷队;在岩永靖地区的一次战斗中,17名战士以200余发子弹,打退了敌人一个团的进攻。后来,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将这种战术加以总结,印发给其他部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瓦解敌人的保甲制度和壮丁队,红军游击队运用“白皮红心”的策略,创造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两面政权”。即在革命力量较强的乡村,红军游击队派党员或革命骨干去担任保甲长,参加壮丁队,变保甲制度为赤色联防,使壮丁队成为游击队的辅助力量,变白色碉堡为红色堡垒;在革命力量较弱的乡村,同保甲长和壮丁队约法三章,要他们掩护游击队的活动并保护群众斗争,如有违反,严惩不贷。红军游击队巧妙地利用敌人的组织形式和规章制度,保护了群众,也保存和发展了自己。
除了红八团、红九团以外,各县地方武装在各地积极行动,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永定游击队在刘永生带领下,积极活动于金砂、合溪、丰稔市、蓝家渡、庐丰以至峰市一带;范钦洪率领的另一支游击队以溪南里西溪为中心,向东溪、湖雷和永定城郊活动,这些游击队短小精干,到处打击敌人,是闽西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闽赣边,各自为战的汀瑞会独立营、兆征县独立营以及瑞金县游击司令部所属部队,在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未能取得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闽赣边游击根据地。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人民群众为了帮助红军游击队解决粮食和军需品,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担杆装盐”“双层桶装米”“大蒲包装饭”等办法,把粮食和各种物资运送上山。垅丘坑妇女陈客嫲为支援红军游击队,两次被捕,受尽酷刑,被割去乳房,但她始终坚贞不屈,直到被国民党军残酷杀害。许多群众为了保护红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一次,国民党军突然包围了永定县戴洋礤村,威迫群众交出红军伤病员,当众杀死了两个青年,并威胁要杀光全村人,但群众至死不肯吐露半点真情。正是由于无数革命群众冒死援助和支持,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才得以在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直至胜利。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事变,企图吞并华北五省,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不论任何政治派别和个人,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就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实行团结抗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顺应形势,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艰苦的谈判,实现了闽西南第二次国共合作,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表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游击队经过了千难万苦,终于在政治、军事方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组织上获得了巩固与发展。
闽西南游击区开展的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同志曾赞扬道:“你们三年苦斗有很大的功绩”,“你们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保留了这么多干部,保留和发展了部队,保留了20万亩土地,保卫了苏区广大群众的利益,这是伟大的胜利”。这是对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最好的评价。(中共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