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何处去,一直是连江县官坂镇蚕豆种植大户林年忠的心头病:“要么还田做肥料,要么就地焚烧。还田后,大量秸秆无法充分沤烂,反而影响下一季水稻生长;焚烧处理又容易引发空气污染。”
这其实是福建蚕豆种植农民普遍的烦恼。福建是中国主要蚕豆秋播区之一,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大量农民利用冬闲田资源发展蚕豆生产,全省现有蚕豆种植面积约20万亩。
一亩蚕豆采收后,大约能产生1500公斤鲜秸秆。这些秸秆能否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呢?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郑开斌经过调研,设想将其开发成饲料。
“蚕豆秸秆蛋白质含量高达18%以上,纤维含量低,营养丰富,饲料价值高。”郑开斌表示,蚕豆秸秆饲料开发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比如含水量过大、贮存难度大、豆青味重、适口性较差等。
经过多年研究试验,郑开斌团队开发了一套微生物复合菌剂发酵技术,破解了蚕豆饲料化利用的难题。
“晴天将蚕豆鲜秸秆割青后在田间晾晒,当含水量达到60%到70%时,用揉丝机将其粉碎,就可以发酵了。”郑开斌说,蚕豆秸秆富含纤维,自然降解较慢,且纤维降解程度影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品质。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群,有效降解秸秆纤维。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人员终于确定了菌群的配比与添加量。
经过40天发酵后,蚕豆秸秆中多糖与木质素聚合物的酯键被水解,柔软性和膨胀度大大增加,营养价值也实现提升。这时就可以进一步粉碎,再挤压造粒、烘干,就可以得到蚕豆秸秆颗粒饲料。目前,该颗粒饲料每吨售价约1000元。
同时,郑开斌还为饲料引入“无抗”理念。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禁抗令”,要求次年7月起,停止生产含有11种抗菌药的商品饲料。自此,中国正式迈入饲料“禁抗”时代。为响应“禁抗”政策,郑开斌团队在蚕豆秸秆饲料中添加天然香草成分抑菌抗菌,助力“无抗”养殖。
“利用自主研发的蚕豆秸秆发酵技术制备的蚕豆秸秆‘无抗’生物颗粒饲料,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且不添加抗生素、抗菌药,饲养出的动物肉品品质和风味明显提升。”郑开斌说,目前,团队已在连江县丹阳、透堡、官坂等蚕豆种植区开展生物饲料发酵原料加工示范,年可消化利用300多亩、总量500多吨的蚕豆秸秆。
“省农科院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秸秆哪里去这一老大难问题,还让我们实现增收。”林年忠说,今年自己田里亩产鲜蚕豆1300公斤,通过向饲料厂供应秸秆,每亩还可增收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