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产业:端科技的碗 吃全产业链的饭
2023-05-25   作者:程立葳 刘丰 蒋巧玲   来源:新华网

2020年底,福建天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马科技)在漳州诏安县创建第一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今年1月,该基地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两年多来,天马科技在福建、江西、广东等8个省份布局鳗鱼产业集群,其位于福州福清市的天马科技集团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区于上个月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天马科技是来自民营经济大省福建的一家民营上市公司,这是该集团近两年多来众多亮眼“成绩单”中的部分“科目”。

这家发轫于草根的企业,最初只是一家从事水产饲料生产的工厂,凭借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完成了从产业链低端向“科研→种苗→饲料→养殖→食品深加工→餐饮→文旅”完整产业链的逆袭,凭借“一条鳗鱼”走出了一二三产融合之路。

该公司刚刚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08亿元,同比增长2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55.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57.09%。

一条鳗鱼的“菜篮子”问题

每天下午4点,在天马科技旗下的福清星马•福清鑫鱼智能化绿色生态循环水养殖基地,经过精准计算的饲料被准时投喂到养殖池,成千上万条全身透明如玻璃的小鳗鱼,便争先恐后地“开饭”了。

这里投喂的饲料,是天马科技自主研发的玻璃鳗配合饲料“益多美”。天马科技与鳗鱼产业的结缘,其实始于20年前一场鳗鱼界的“粮食安全”之战。

2002年,天马科技的前身“福清市天马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成立。彼时,中国鳗鱼养殖与出口正处在发展期,而鳗鱼养殖所需的大量特种饲料,却面临着“卡脖子”问题。

鳗鱼的生活习性十分特别,是人工养殖中唯一需要通过捕捞获得野生鱼苗的鱼种。鳗从卵孵化后会经过五个阶段的变化,分别是柳叶鳗期、玻璃鳗期、鳗线期、黄鳗期及银鳗期。人们从海里捕捞到的鳗鱼苗已经生长到了第二阶段——全身透明,被称为玻璃鳗。

为解决鳗鱼规模化养殖问题,国外企业研发了玻璃鳗配合饲料。

“国外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对技术严格保密,国内的鳗鱼养殖场过去只能从国外进口玻璃鳗饲料。”天马科技高管张蕉霖说,“当时进口饲料价格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吨,导致国内鳗鱼的养殖成本很高。”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天马科技请来了由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专家、营养饲料专家等组成的科研团队投入技术攻关,终于在2008年,成功研发出玻璃鳗配合饲料“益多美”,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

“有了自主研发的饲料,国内的养鳗成本终于降下来了,国产鳗鱼有了市场竞争力。”张蕉霖说。

不仅如此,该饲料还出口印尼等国家,打破了我国鳗苗饲料在国际上“只进不出”的局面。

无心插柳:得人才者得产业链

科技创新的成功,让天马科技尝到了甜头,也带动国内鳗鱼养殖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阶段。

天马科技不仅卖饲料,还承担起了养殖户的全程指导工作。“从帮忙找养殖场地、建养殖池,到传授养殖技术,再到帮忙对接销售渠道……很多时候客户付完钱,剩下的都是我们帮他办。”张蕉霖说。

这样的“大包大揽”给天马科技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人才。

实践是培养人才最好的土壤。要解决养殖户们的种种问题,自己就得躬身入局,从种苗、饲料、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销售渠道、出口贸易等方方面面为养殖户们提供帮助。天马科技由此培养和积累了一批“鳗鱼专家”,为其开启全产业链布局奠定了人才基础。

原本只为扩大饲料市场占有率而采取的服务措施,无意间为天马科技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加广阔天地的大门。

2017年,天马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随后开始多元化布局,并围绕特种水产、畜牧产品上下游布局食品全产业链。除了自身多年培养沉淀的大量专门人才之外,他们还大力引进专家团队,完善科研、管理、市场、标准制订等方面的人才结构,为高起点的全产业链发展奠定高水平人才基础。

养好一条鳗鱼的“绿”科技和“智”科技

2019年开始,天马科技在全国范围内选址新建养殖基地、收购养殖场,以高标准、严要求,推动鳗鱼养殖绿色生态智慧之路。

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产业:端科技的碗 吃全产业链的饭

鳗鱼“住”进环境可控的工厂化智慧化养殖基地。新华网发(天马科技集团供图)

2020年11月,天马科技第一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在漳州诏安落成并投苗。基地采用的是自主创新研发的“种养一体化”模式,打造生态内外双循环水系统,利用“养殖尾水+荷花+鱼+贝类+种植业”的共生系统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该基地还采用智慧渔业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精细化管理鳗鱼养殖全过程,打造鳗鱼食材安全可溯源体系,实现鳗鱼全产业链可追溯、养殖成本可控制、养殖效益可预期的智慧化生产方式。

2023年1月,该基地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除此之外,天马科技在福建、江西、广东等8个省份布局鳗鱼产业集群,福建白鸽山万亩产业基地、广东海宴万亩产业基地和江西武宁产业基地等项目连续投产,鳗鲡智能化绿色生态养殖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4月,天马科技集团现代农业(鳗鱼)产业园区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这个正在建设中的产业园占地300万平方米,集产业研发、种苗繁育、智慧数字中心、产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是目前国内最大、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鳗鱼产业园区。建成后,年产量预计将达3万吨,还将配套建设鳗鲡主题公园、鳗鱼博物馆、鳗鱼小吃一条街等餐饮、文旅设施,打通养殖—餐饮—文旅产业链。

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产业:端科技的碗 吃全产业链的饭

工人将收成的鳗鱼倒入货车,运往各地。新华网发(天马科技集团供图)

预制菜“熟”了:烤鳗端上国人餐桌

肉质细腻肥厚、外皮烤得金黄酥嫩的鳗鱼,淋上香浓的酱汁后,放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再佐以开胃小菜。这是日式料理店里常见的招牌菜式。但现在,很多人在家里也能自己制作——用天马科技生产的烤鳗预制菜。

预制菜是当下国内食品行业的一个“风口”。但是,在天马科技进入预制菜产业的2019年,它还是个新生事物。

当时,正是天马科技在鳗鱼养殖领域大展拳脚之时。也正是在这一年,天马科技先后收购江西西龙食品、福清福荣食品公司,创立了烤鳗品牌“鳗鲡堂”。借“一带一路”的东风,他们很快将烤鳗产品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产业:端科技的碗 吃全产业链的饭

鳗鲡堂蒲烧烤鳗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华网发(天马科技集团供图)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当时国内养殖的鳗鱼超七成外销,疫情发生后国外市场急速萎缩。为了应对疫情“大考”,开拓国内市场成了突围之路,预制菜则成为突围的“急先锋”。

入驻电商平台、与头部MCN机构合作、进商超进餐饮连锁、开展社区团购……天马科技在线上线下创新营销模式,深挖国内市场。

张蕉霖回忆,2020年上半年,国内500克以上规格的活鳗售价3万多元/吨,而养殖成本却达到5万多元;但到下半年,搭上预制菜热销的东风,售价涨到了8万元/吨。“有内需拉动,下半年鱼价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开始认识到,内需很关键。”

疫情之后,随着餐饮行业的复苏,国内市场预制菜需求量更是呈“井喷”之势。“现在国产鳗鱼内销占比已达45%左右,越来越多国产鳗鱼游向了中国人的餐桌。”张蕉霖介绍。

聚力海洋经济走“专精特”高质量发展之路

“接下来我们养的鱼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么多鱼,肯定要往自己的烤鳗厂走。”张蕉霖介绍,为扩大产能,天马科技正在建设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烤鳗生产线,“未来,这个工厂还将对客户、市民游客开放,访客通过工厂里的玻璃观光栈道,可以看到整个生产加工过程。”

在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撑下,天马科技的技术团队攻克了多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截至2022年底,共拥有专利75项。

如今的天马科技集团,已经是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其中核心产品鳗鲡配合饲料近年来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位,在国际市场上的也占据优势地位;鲍鱼、大黄鱼、石斑鱼、鲟鱼等多种饲料产品在国内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市场销售中位居前列。

天马科技提出的“十条鱼”计划,争取中短期将鳗鱼、石斑鱼、大黄鱼、加州鲈鱼、龟鳖、种苗、河豚、鳜鱼、鲍鱼、海参十个品种的特水料细分产品产销量做到全国第一,长期成为特水料行业全球最大供应商。

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天马科技特种水产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19.48亿元,同比增长 26.67%,居行业前列。

如何做好生态养殖产业:端科技的碗 吃全产业链的饭.

即将进入产销两旺季节,饲料车间在持续作业中。新华网发(天马科技集团供图)

“当前,天马科技集团持续聚焦特种水产业、畜牧业、一二三产业、海洋食品和海洋种业五大主业发展,正在打造世界级全产业链食品供应链平台。”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陈庆堂表示。

“中国鳗业正迈入整合重组阶段,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而随着内销市场不断扩大,鳗苗资源影响,中国鳗业要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促进国内外市场多元化、内外销标准统一。”陈庆堂表示,未来,天马科技将把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引进现代农业,通过全产业链打造、智慧农业发力、联农带农等措施,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海洋经济“专精特”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