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叮!”随着微波炉倒计时结束,一碗喷香四溢的蒲烧烤鳗饭在2023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现场便制作好了,一位试吃的顾客直言:“和日料店中的口味几乎一样!”
顾客在天马科技集团展位试吃产品
“鳗鲡堂蒲烧烤鳗长期供应日本知名料理品牌和大型商超,已连续出口日本29年。”天马科技集团副总裁何腾飞表示,要做出好的烤鳗,关键是养出一池“好鳗”,而这离不开一池“好水”。
我国是鳗鱼养殖大国,福建是鳗鱼养殖大省,养殖品种数量、产量、出口创汇金额位居全国首位。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福建鳗鱼养殖模式也不断完善、发展,从早期采用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逐步发展出土池养鳗、水库网箱养鳗、海水网箱养鳗,半咸水土池单、混养鳗以及工厂化循环水养鳗等多种养殖模式。
“福建现有800多家鳗鱼养殖企业,都是工厂化养殖模式,如何‘养’好一池水是竞争的关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罗土炎研究员的想法与何腾飞不谋而合。据罗土炎介绍,尾水处理是制约鳗鱼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福建主要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天马科技集团展位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上迳镇的白鸽山万亩鳗鲡产业基地是福建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一个代表。顺着超大片蓄水池往里望去,工厂化循环养殖车间内规格均等的精养池依次铺开。据介绍,养殖车间内通过技术创新打造的内外双循环系统有效运行可节约90%水资源,解决传统养殖模式大排大放的难题。
“我们自主创新研发了‘种养一体化’模式,打造生态内外双循环水系统,利用‘养殖尾水+荷花+鱼+贝类+种植业’的共生系统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据何腾飞介绍,该模式最大优点是集污排污预回收处理到位,通过内循环系统植物中央厨房实现资源可再生,同时回用大部分水资源,再通过外循环系统打造鱼菜共生系统,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养殖传统鱼、贝类,种植莲花等,不仅衍生了产业链条,还带动了基地周围种养殖户共同致富增收。“单以在福清市建设的15万平方米的‘渔光一体’工厂化养殖厂房屋顶面积计算,每年产业预计将促进周边镇村集体每年增收约 2000万元,农户每户收入年均超30万元,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
通过“绿色清洁能源+绿色健康水产”的“双绿色”模式,从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利用自然优势发展鳗业。同时,养殖基地还配置了温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空气能等设施,数据实时传递至后端的智慧养殖平台,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值守工作,用手机即可及时调控温度,实现了鳗鱼全产业链可追溯、养殖成本可控制、养殖效益可预期的智慧化生产方式。
而邵武宏利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则是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的一个典型。据企业董事长刘宝荣介绍,原先的工厂化养殖模式,每天的尾水排放率多达50%,而升级改造后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排放率从50%降到5%,生态效益十分显著,鳗鲡的个体重量提高了1倍。同时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减药减排,提升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如今,福建鳗业已然形成“科研-种苗-饲料-养殖-动保-物流-食品-餐饮-文旅”整条产业链。随着预制菜“蓝海”的不断探索,一大批养鳗场、烤鳗加工厂如雨后春笋在福清、莆田等沿海地区建成投产,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收外汇、为渔民增加收入,更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白冰 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