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培育百个金牌旅游村 走好闽东特色振兴路
2023-06-13   作者:江苇杭   来源:中国网

“海上天湖”福鼎市嵛山岛的碧柔如毯,屏南县北墘村的泉香酒洌,福安市坦洋村的茶香绕梁,蕉城区猴盾村的畲族风情,霞浦县涌山村的森林康养,古田县前洋村的五朝流韵……

福建省宁德市依山傍海,山川海岛资源众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为做大做强做优文旅经济,2022年以来,宁德市创新专项债、林权赎买等多元融资方式,统筹各类资金近10亿元,扎实推动百个金牌旅游村建设,首批验收金牌旅游村34个,完成项目建设507个,获各类品牌荣誉25项。

1.jpg

福安市下白石镇宁海村(郭文正摄

“点线面”构建乡村旅游立体格局

以金牌旅游村建设为契机,以天湖景区为轴心,规划设计环岛旅游景观道,布局东角村、马祖村、灶澳村、鱼鸟村等海边环线渔村,打造“旅游+美食”“旅游+养生”“旅游+渔业”“旅游+茶业”的海岛休闲旅游品牌,让春节期间前往旅游的游客在欣赏水天一色、沙鸥翔集的美景后不禁感慨“嵛山岛更美了,交通更方便了,民宿也发展起来了”……福鼎嵛山岛的“颜值”升级是宁德市构建乡村旅游立体格局的一个缩影。

宁德市委、市政府对金牌旅游村建设高度重视,积极鼓励各地采取专项债、项目贷款等多种融资方式,切实解决金牌旅游村建设资金保障问题。在金牌村谋划布局上,宁德市对接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挖掘整合“山、水、海、岛、滩、湾、礁”资源,推动串点成线,沿G228滨海风景道、交通干线沿线和重点景区周边布局建设百个金牌旅游村,着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辐射浙南”的金牌村,赋能乡村旅游发展。

百个金牌旅游村的布局建设,改变了过去乡村旅游缺少统一思路、统一规划和“小、散、弱”的状态。通过梳理筛选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底蕴的村进行一体谋划、一体打造,推动基础设施、乡村面貌、服务配套等由内而外全面提升,宁德不仅涌现出一大批网红“打卡点”,形成了沿滨海岸线、沿交通干线、沿重点景区周边等三道乡村旅游风景线,做到处处是景、全域可游。值得一提的是,宁德将金牌旅游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实施共建共享共育,通过串联开发邻近地域优质金牌旅游村的资源和产品,形成丰富多彩的最美金牌旅游村旅游线路,并推出“多彩宁德·最美金牌旅游村”主题线路,其中宁德行摄寻光休闲游、最美春光赏花休闲之旅、福满寿宁·魅力农耕——红“福”之旅等3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jpg

古田县黄田镇金翼村(陈瑜摄

目前,宁德首批34个金牌旅游村中,6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个村列入省级金牌旅游村。金牌旅游村建设已经从点上打造向面上拓展转变,极大重塑了闽东乡村旅游的整体格局。

“+文旅”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借助全市第一批金牌旅游村建设的契机,宁德各地紧扣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明确农耕文化、茶乡休闲、红色研学、生态康养、民宿体验、滨海旅游等发展方向。各地坚持算好“+旅游”“旅游+”两道加法题,让“游”的业态更加多元,“村”的发展更有看头。通过建设、巩固、提升,突出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3.jpg

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屏南县文体和旅游局 供图

屏南县引进“新村民”认领老屋并以文创为导向的活化利用,形成了北墘、龙潭、四坪、漈下、厦地等为代表的“古村落+文创”模式,让过去的“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向往的网红村,吸引一批艺术家到这些村庄进行文创实践,呈现出“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引得各地游客纷纷前往。

福安市南岩村契合当下游客、消费者需求、喜好,坚持“以用促养”,活化利用古民居,用先后修缮的古建筑先后培育了民宿、艺术客栈、台货铺、文艺奶茶店、乡村音乐吧、植物环保手工肥皂工作室、休闲书院、画室等新业态,将文化艺术渗透进当地的产业经济、自媒体经济等领域,催生出一批新的个体经济,如微电影、短视频、一村一播培训等,将南岩形象“带出大山”。

福鼎市柏洋村、赤溪村,福安市坦洋村、南岩村等金牌村用好福鼎白茶、坦洋功夫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的成果,深入挖掘提升茶事、茶俗、茶道、茶艺,开发了茶民宿、茶庄园、茶创意基地等茶旅融合系列产品,打造集茶园风光、采摘体验、加工制作等为一体的茶旅线路,形成“茶叶+旅游”模式。

寿宁县下党村、古田县前洋村、霞浦县涌山村、周宁县后洋村、蕉城区桃花溪村、柘荣县靴岭尾村等金牌村,借助新思想研学热潮,推出一批个性化定制产品,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品牌,打造各具特色、可学可感的研学样板,成为集中展现闽东气质、闽东风格、闽东光彩的重要窗口。

“标准化”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为推动金牌旅游村标准化建设和特色化发展,宁德出台《宁德市“金牌旅游村”建设实施方案》《建设指导标准》《服务指导标准》等,从发展规划、区位交通、村居环境、资源品牌、产品业态、旅游公共、安全应急和管理服务等八个方面合理设置,指导建设工作,着力补足发展短板,建成宜居宜游的金牌旅游村。近两年来,各县(市、区)积极统筹、整合、调度各类资金,实施金牌旅游村各类项目798个,有力推动了金牌旅游村的整体形象提升,旅游服务配套不断完善。

4.jpg

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寿宁县文体和旅游局 供图

霞浦县涌山村原先交通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路是黄土路,车辆难行”。在金牌旅游村建设的推动下,松城街道先后投入资金3000万元进行涌山村生态环境提升,完成进村公路改拓建,村道白改黑,村内管网改造,房屋立面改造等项目。同时,修缮荷塘、凉亭、小木屋和休闲厅,完善环村森林步道、路灯夜景工程及自然村道路等设施,配套建设烧烤区与停车场等森林康养一期项目建设,使美丽乡村得到质的提升,也树立起一张绿色旅游名片。

蕉城区猴盾村投入950万元实施传统古村落改造提升项目,完成了畲族风情广场、歌楼、旅游公厕、环村石阶铺设、路灯、停车场、传统古村落保护提升、畲家风情墙绘等十余个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保留了畲族传统特色。

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建设“一街、两馆、五中心”,恢复“茶盐古道”原始风貌、特色产品一条街,打造影视、摄影、短视频摄制体验馆和昆虫观光研学展示馆,建设摄影爱好者学习培训中心、游客集散中心、创客服务中心、农耕体验中心、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同时做好强弱电整理、雨污分流、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提升,推动“传统村落+”升级,形成新业态、多产业兼容并联发展新格局。

福鼎市渔井村拓宽通村水泥公路至6米多,建设陆岛交通码头,陆续完成路灯建设、渔井滨海栈道、妈祖文化公园、旅游公厕、休闲美食一条街等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区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信、通电视、通网络等“六通”设施,并新建渔井至石兰海防路,4座旅游公厕、渔井主村石步道、炮台通往妈祖公园栈道工程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功能,让游客“玩得好、住得好、吃得好”。

“促振兴”彰显乡村旅游带动效应

金牌旅游村建设,不仅让闽东乡村环境变好了、颜值变高了,也让村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有了新变化。特别是通过发动群众参与金牌旅游村建设,闲置资源变成了旅游资产后,村民们切切实实吃上了“旅游饭”,共建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

同时,宁德市强化党建在金牌旅游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金牌旅游村灵活设置若干个民宿餐饮、文化生态保护、旅游志愿服务、涉旅产业开发等功能型党支部,筑牢乡村旅游“红色堡垒”。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事业带头人队伍,推动力量下沉金牌旅游村,党建与乡村农旅文旅深度融合。

5.jpg

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林平 摄

霞浦县聚焦“摄影+民宿”,打造东壁、花竹、闾峡等金牌旅游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一批民宅变成了民宿,一批村民变成了导游,一批渔民变成了渔模,直接带动2万多人就业,霞浦县也获评“2022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

屏南县北墘村以打造黄酒特色乡村为主题,推出“我在北墘有坛酒”等旅游产品,掀起了村民家家酿酒、游客人人认购的热潮。近年来,北墘村以打造黄酒特色乡村为主轴线,做精做优“黄酒+文旅+”大文章,一笔一画绘就“醉美”乡村。为做大做强黄酒产业,北墘村在原有酒企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进乡贤吴善远创办的福建北墘酒业有限公司,对村民自家产的北墘黄酒进行品牌包装、推广。目前,该村已承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柘荣县靴岭尾村立足县情乡情村情,提出“清新乡野、文创田园”的发展定位,通过深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剪纸习俗,借力柘荣非遗剪纸文化优势,逐步发展剪纸产业,带动其他文创产业、旅游业发展。目前,全村148户中有83户村民入股经济实体,占比达到56.08%,通过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经济实体吸纳村民120人务工,人均年增务工收入2万元,以及村民自营茶叶、太子参等收入,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79万元。

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开办乡村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带动村内群众增收。目前已发动30户村民开办民宿17家、床位200多个,自办农家乐餐馆7家。17家民宿年营业额300万多元,日接待能力达到500人次,农家乐年营业额200余万元。

6.jpg

寿宁县犀溪镇西浦村(寿宁县文体和旅游局 供图

如今,宁德市首批金牌旅游村实现村集体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大幅度提升,34个首批金牌旅游村80%以上集体收入超50万元,平均增幅36.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202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标准23102元的20%。(江苇杭)

责任编辑:胡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