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三明泰宁县开善乡余上村水稻制种基地,制种户们正抢抓农时,在田间从事水田翻耕、育秧、插秧等农事作业,确保制种水稻增产增收。
实施烟稻轮作,一直是泰宁县种植户们经营耕地的方式之一。当前,泰宁县不少乡镇烟叶已采收完毕,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及时开展烟后杂交水稻制种种植工作。
杂交水稻制种属于订单农业,对农民的利益更有保障。近年来,泰宁县把杂交水稻制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制种产量。
农户正抢抓时节插秧 开善乡供图
为了提高制种产业的机械化水平,泰宁县还依托农机补贴政策,不断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扩大作业领域,进一步提升水稻制种的机械化水平,使其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
在下渠镇新田村地块上,以往农户手工插秧的场景少有见到,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农户背负抛秧机器作业,一名农机手、一名递秧员,在他们有序的合作下,机身前端的横臂抛撒出篼蔸秧苗,落入平整的水田中,栽植出一株株稻苗,随风轻轻摆动。
据统计,一亩地的水稻秧池总共抛秧作业时间是在30分钟左右,一天就能够抛秧25亩,效率比以往的插秧以及人工抛秧要提高很多,极大节约了农户的人工成本。
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出口杂交稻种质量安全示范区、福建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的泰宁县牢牢把握打好种业振兴战、实施种业提升行动的历史机遇,把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着力提升水稻制种基地生产能力、社会化服务能力、行业监管和种子质量保障能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重点推广应用烤烟房改造烘干种子技术,解决全县90%以上的种子收晒难题,把不良天气对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种子发芽率和生产效益全面提高。
以开善乡为例,为鼓励农户种植水稻,该乡按照“支部引领,农户致富”思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探索乡村种业振兴新路径,鼓励农户租赁烟田,盘活土地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水稻科学制种,大力发展制种产业,提高土地产业效益,改造标准化种子烘烤加工厂房46座,有效促进当地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外出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赚取租金,在家村民帮助大户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家都能从中赚着钱、干着活。”开善乡余上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介绍说。今年,开善乡水稻制种产业总面积达到2800亩,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100万元,带动当地120余名群众就业。
2023年,泰宁县预计制种面积3.9万亩,总产850万公斤,制种面积涵盖全县9个乡镇6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