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邵武:林下成为“聚宝盆”
2023-07-04   作者:卢国华 邓贤龙 兰泽宇   来源:闽北日报

端午过后,夏意更浓。6月30日,邵武市肖家坊镇坊前村林下经济种植大户徐敦胜心情舒畅地走在山林间,看着四周长势喜人的黄精,似乎看到了日后的丰收场景。

“我两年前开始发展林下种植,以黄精为主,去年发展到80多亩。每年采购种苗、日常管护和雇工工资都要花不少钱。”徐敦胜笑着说,“真没想到,林下经营权证跟房产证一样好用,我用它抵押贷款,不仅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还买了林下黄精的喷灌设施,提高黄精的产值。”

徐敦胜还表示,林下种植黄精,既有效利用林下闲置土地,给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又有利于山林管护,助力优化生态环境,让社会、群众、种植户多方受益。“我还打算流转更多的林下空间,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

徐敦胜是邵武市诸多林农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平台发展林业经济的典型。

闽北大地上郁郁葱葱的山林,是大自然赠予的一笔天然绿色财富。邵武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33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84%,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

“近年来,邵武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推进森林‘生态银行’建设,不断拓宽生态价值转换路径,在全省率先发放‘林下经营权证’,林下空间流转机制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邵武市林业局局长刘捷介绍,针对农村劳动力不足、单家独户经营困难等现状,邵武创新山林规模经营模式,根据林种类型、立地条件、坡度、林分郁闭度等条件进行调查,建立林下空间资源数据库,筛选出符合条件且有流转意愿的林下空间,并动态式地存储录入到森林“生态银行”。目前,邵武已有11个乡镇37个村、3个国有林业企业“存入”林下空间4.28万亩。

与此同时,为便于经营者流转,邵武林业部门把这些林下空间的信息实时通过“E知竹网”、各乡镇土地流转平台等互联平台动态发布招商信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已有31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流转1.2万亩林下空间种植厚朴、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切实提升林下空间综合效益。

为吸引带动广大林农共同参与林下中药材种植,切实推动林下种植产业发展,邵武市以二都国有林场为核心样板,持续挖掘丰富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优势,以林下种植示范片为依托,不断增加扩大林下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引进和培育了金线莲、铁皮石斛、三叶青、淫羊藿等6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开展林下套种,以实际质效吸引周边林农参与种植。

2019年,江西人罗磊到邵武考察,看中了邵武丰富的林地资源和优惠政策,便决定在邵武创业,成立邵武市佳嘉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种植淫羊藿第二年一亩收益近5000元,往后每年收割一次,收益逐年递增,可收割10年以上。所以,我们租赁来种植淫羊藿的林地更需要权益保障。在这方面,邵武通过发放‘林下经营权证’,与租赁合同形成‘双保险’,让我们更有信心在这里发展。”罗磊说。

“林下种植让林地空间被充分挖掘利用,种出好‘钱景’,也让山林‘活’了起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二都国有林场场长刘红跃说,目前,二都林场累计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5600亩,实现林下空间流转1918亩,带动500余户林农就业。“我们将努力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生态红利惠及更多的群众,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不仅如此,为实现“林下生金”,邵武还创新三种机制,探索绿色金融投融资渠道。

“首先,我们创新林权贷款机制,依托森林‘生态银行’平台,为农户提供‘福林·抚育贷’‘福林·生产贷’等金融支持,已累计发放贷款195笔4065万元。”邵武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其次,创新股权授信机制,把晒口街道的高峰村、龙斗村、加尚村三个村作为改革试点村,统一收储林权资源,让林农成为经营主体“股东”,通过“福林·股权贷”进行“整村授信”,将林农手中的股权变为扩产的资金。“经股权评估后,三个村592户授信额度4391万元。”

第三则是创新经营权变现机制,对林下空间经济价值进行统一评估,以经济经营主体承包的林下经营空间权及林下经济作物为抵押,通过“福林·林下经营贷”的金融产品,畅通林下空间评估价值、预期收入量变现的渠道。

据统计,邵武市现有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2.8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可实现产值2亿元,带动林农4000人,人均增收1万元。

一草一木惠民生,生态保护促发展。邵武正开启林下经济富民模式 ,大踏步走在探索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林荫大道上。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