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霞浦:向海兴业,探索海上乡村振兴之路
2023-07-10   作者:兰强 陈容 余根坤   来源:闽东日报

早上九时许,池澳码头上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艘艘满载鲍鱼的渔船陆续返港靠岸,养殖户们抓紧时间采收、分拣鲍鱼,并迅速转移到活氧车上,分销往福州等地。

霞浦北壁地处东冲半岛南端,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与蕉城区、福安市、连江县、罗源县隔海相望,扼三都澳咽喉,全乡浅海滩涂7300亩,海岸线长达55.77公里,辖区海域辽阔,海水清澈,是海产养殖的天然温床。

依海而立,如何向海而兴?近年来,北壁乡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开发“海上田园”,按照“向浅海要效益,向深海要产值”的思路,积极培育海洋渔业产业,不断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海洋渔业环境是海洋渔业发展的基础。驱车在东冲半岛沿线,放眼望去,无垠广阔的大海上碧波荡漾,彩色塑胶渔排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盘前至东冲海域,记者发现一支海上环卫队正驾驶着船只,及时打捞海漂垃圾,守护生态环境。

“为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持续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常态化开展海上巡查管控、‘消白除旧’攻坚、品质提升及禁养区清退等。”北壁乡党委书记林彦伶说,过去一年,北壁共完成禁养区退养任务32公顷,清退老旧木质渔排511口,完成木质踏板加塑胶浮球模式渔排提升改造42059口,收集处置海漂垃圾6200平方米,促进了海洋环境“颜值”与“产值”双提升。

写好海洋经济文章,选好产业是关键。记者走进位于北壁乡东南部的池澳村,意外发现村内停车场上停放着不少川、贵、黔、黑等外省市车辆,村党支部书记林振自豪地介绍道:“这些都是过来打工人的车。”

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外地打工人趋之若鹜?林彦伶道出了缘由:“近年来,池澳村鲍鱼养殖业日渐兴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给出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吸引了大量外地工人常年在此务工。当前,我们乡镇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新规划新的停车位,满足他们使用需求。”

陈前春是霞浦县日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北壁乡鲍鱼产业的“拓荒者”之一。陈前春介绍,池澳周边海域原以海带养殖为主。前些年,由于无序扩大海带养殖面积,市场供过于求,海带卖不出价格,为摆脱养殖困境,2018年,村两委借助海上综合整治成果,重新规划本村渔业产业。

2019年初,陈前春等人带领40多户农户共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养殖户”的形式,利用海域优势,发展外海鲍鱼养殖,并采用“筏式养殖鲍鱼”的科学养殖方法,建立鲍鱼、海带、龙须菜混合养殖区,以海带、龙须菜喂养鲍鱼,促海产养殖良性发展。

优渥的海洋环境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既改变了池澳村产业单一的现状,也带动周边海域鲍鱼产业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林振表示:“目前,池澳村年产鲍鱼约2.5万吨,主销福州、马尾、莆田等地,鲍鱼加海带总产值超5亿元。海上养殖业的兴旺为当地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也带动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202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

除了发展鲍鱼、海带、龙须菜、大黄鱼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北壁乡还大力引进生蚝、海参、马面鲀等养殖新品种,持续为渔业产业振兴注入新力量。目前,北壁乡已形成池澳至上下岐外海鲍鱼、藻类养殖基地,盘前至东冲网箱养殖示范带,其中,池澳、上岐鲍鱼养殖基地成为全县最大鲍鱼养殖基地之一。2022年,全乡藻类养殖面积近5万亩,网箱养殖近7万框,渔业总产值近20亿元。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海产品、农产品销售渠道,2022年,北壁乡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拓展电商直播业务,为企业转型、乡村振兴开辟拓展市场的新路径。2022年,东冲村鲍鱼上榜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