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时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果从卫星遥感图上看,曾经尘土飞扬的矿区,就像一块块伤疤,在万绿丛中十分刺眼。抚平“伤疤”、修复生态,迫在眉睫。
炎炎夏日,记者跟随省市县三级生态庭法官,走进多处矿山修复点,实地感受矿山复绿增绿、弥补生态欠账的治理实践。
废弃矿山变“聚宝盆”
大田县是“闽中宝库”,矿产资源丰富。大量的开采给当地山林植被带来破坏,矿山“疮疤”较为常见。
十年前,大田县前坪乡川石矿区还是一个灰尘漫天、泥水横流的废弃矿山,特别是硫铁矿开采后造成岩体裸露、植被难以生长,只剩下红褐色的光秃山头。
在中央修复资金支持下,大田县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治理模式。大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郑建生介绍,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当地对不同的矿山实行分批分类治理。经过十年努力,川石废弃矿山摇身一变,成为群众身边的生态公园。
这一转变中,司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矿山虽然2019年已封闭,但当地盗采、偷采矿产资源现象时有发生,法院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各类非法开采行为。”大田县法院院长王有章介绍,法院充分发挥生态审判职能,在前坪乡川石矿区设立生态审判巡回法庭,将审判职能前移,延伸到矿区绿色生态治理一线。2018年以来,大田法院依法审结非法采矿罪5件19人,裁定恢复土地原状6万平方米、缴纳生态治理保证金1600万余元。
在法院等单位积极支持下,经过修复的矿山腾出了土地,引进了企业,带动了发展。来到前坪乡一山坳,记者看到,曾经堆矿渣的废弃地,拔地而起一家尾矿资源化再利用企业。这家即将投产的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来将对大田11个乡镇在用33座尾矿库约3000万吨和每年新增200万吨矿渣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年产矿物掺合料240万吨。
在大田,治理后的“绿水青山”不断成为当地群众的“金山银山”——
前坪、太华、均溪交界的银锭岬矿区重披绿装,利用治理后的废弃矿山,引进银顶种猪、科农生物等农业项目,带动了村民增收;引进的创辉农业项目总投资6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日产超60吨鸡蛋,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综合特色生态农业……
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大田在大力弥补生态欠账的同时,积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复绿、增绿中收获越来越多的绿色“聚宝盆”。
修复成果化为转型良机
福建福维公司位于永安城郊西北,是省属工矿企业,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面临产业转型难题。2019年,企业因“电石渣渗漏”问题被环保公益组织告上法庭。
当年5月立案后,永安法院生态庭法官会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现场勘查,提出整改意见。福维公司于次月便对电石渣池进行防渗工程技术改造,通过验收。
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福维公司分阶段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两处电石渣池实施环境整治,对15000余平方米渣池分别实施铺设防渗膜、修筑沉淀池和排水沟渠、修复围墙、覆盖黄土等举措,并逐年在原渣池地块种植果树苗木5000多株。站在曾经污水横流的电石渣池旁,记者看到,这里米蕉挂果、柑橘生长,土地不断恢复生机。
永安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经办法官李如浩介绍,案件审结后,法院多次回访了解到,伴随生产及消费市场变化,福维公司多处矿场处于关停或转产状态,公司废弃矿山和垃圾场环境修复均面临困难。永安法院立即启动“司法+行政”生态修复综合工作机制,向市生态司法综合修复基金争取投入60余万元,用于公司工业垃圾场、矿山等修复工作,建成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修复示范基地。
经多方筹措资金修复,曾经矿石裸露、道路破碎、沟渠遍布的矿山,铺公路、装喷淋、修排水,撒草籽、种刺槐,重新披上了绿装,自然生态持续恢复。“经过整治修复,厂区生机盎然,周边的群众投诉少了,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为企业下一步转型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福维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煜表示。
助企业边开发边治理
站上位于上杭县的紫金山金铜矿区海拔近800米的观景平台,记者俯瞰露天采场,只见100多辆车上下穿梭,数百名工人有序作业,新开采的矿石通过溜井和运输巷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几公里外的选矿厂。
极目远眺,露天采场的周边,一块块绿色的草皮、灌木丛,与正在开采的土黄色裸露带形成鲜明对比。紫金山金铜矿环保处负责人介绍,开采后的作业面,达到条件的及早通过人工复绿,让绿色尽早回归山头,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
从紫金山顶往下走,曾经灰蒙蒙的堆渣场,早已改造成郁郁葱葱的植物园、矿山公园。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记者得知,占地50亩的植物园绿地此前是陡峭的排渣场,紫金矿业投资700万元,将其改造成集司法科普、游览游玩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为加强政企联动,龙岩中院在紫金矿业集团总部设立“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联系点”,以司法助力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推动龙岩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同时,上杭法院通过在紫金山矿区设立生态巡回审判点、共同打造法治文化长廊等,创建“法治矿山共建园”。
在我省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紫金矿业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绿色矿山建设中,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持续投入水土保持修复资金,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绿色矿山、矿山公园。(严顺龙)
记者手记
建绿色矿山 守绿水青山
从福州出发,经大田、永安到上杭,在绿水青山中,记者一路看在建矿山、访废弃矿点,越看越淡定,越看越有信心。
客观地说,曾经的采矿行为,为一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法院的长期司法关注和积极助力下,各地矿山的修复工作扎实推进,因地制宜走出了不同的治理路子,在补上生态欠账的同时,创造性地打通了“两山”转换通道,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先发展后治理”走过的弯路,也看到了“边开采边修复”带来的变化。放眼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