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梁:心驻乡村 行在大路
2023-07-12   来源:三明组工

清溪之上,绿树成荫,莲花山下,大路朝前。背靠莲花山脉的清流县龙津镇大路口村,地处清流县城乡结合部,因处于三线交汇之要津而得名,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1年7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选派四级高级法官陈梁到大路口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以来,陈梁把村民当家人、把帮扶当事业,积极走访民情、解纷安民、发展产业、推动振兴,带领大路口村先后获得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现场教学点、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三明市首批实践点等多项荣誉,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引路人”。

13.png

图为清流县大路口村全景图

聚焦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只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更好地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14.png

图为陈梁(右三)组织开展“周周学”活动

驻村以来,陈梁紧紧抓住建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两个“抓手”,着力提升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方面,他积极推行“人才回引”,加强与农村青年骨干的沟通服务和跟踪指导,培育村级后备干部2名,做好村级班子“后继有人”文章。另一方面,他带头参加支部“三会一课”,探索开展“周周学”活动80期,引导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路口村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以“大路·清韵间”为主题,推动实施党建提质工程,提炼打造“六路”发展模式,完成了党建馆、村企共建馆、研学食堂等8个“党建+研学”项目建设。同时,深化“跨村联建”模式,跨乡镇与嵩口镇高坑村组建莲花山联村党总支,开展联建活动10次,调解区域矛盾纠纷8起。

聚焦产业赋能,带动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驻村第一个月,陈梁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夜话、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方式详细了解掌握村情民情,提出了“党建+产业”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清韵廉政文化中心、幸福庭院红色提升等项目,累计参与征地93亩,建成并投入使用民生及产业类项目26个。在稳固原有鲜切花、毛竹等传统产业的前提下,新引入福建清流鑫旺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前期已流转30亩大棚用于建设多肉种植及展示基地,产业规模已达20万盆、162种多肉品种,每年为村财增收5万余元,新增村民“家门口就业”12人。

15.png

图为陈梁(右一)现场查看多肉大棚种植情况

此外,陈梁总结提升“五共五促”的村企共建新模式,推动村党支部与驻地东莹化工、展化化工两家企业互联共建。村党支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地、用工等问题52个。企业则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并让村集体以资源参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村企合力,实现了互惠互利、多方共赢。

“村企共建,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不仅锻炼了村“两委”班子,实现了产业兴旺,而且还能打响文化品牌、改善村居环境、招来各类人才。”陈梁说。

聚焦民生福祉,绘就美好生活

“驻村第一书记就是到村里给老百姓办事的,老百姓所需所盼就是我努力的方向。”陈梁说道。

驻村以来,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成为陈梁日常的主要工作。他充分发挥自身审判专业优势,推动县法院在村设立驻村法官工作室,为辖区重点企业、村民开展普法宣传168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0余起,确保矛盾不出村、不上交。其中工作室揭牌仅半月即成功调解一起工伤赔偿纠纷,在陈梁的调解下,用工方当场将赔偿款23.7万元支付给劳动者,社会效果良好。

16.png

图为陈梁(左一)在化解村民矛盾纠纷

如果说定分止争是陈梁自身专业优势的发挥,那亲身上阵带领村子一次次安全度过汛期,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则是陈梁为民初心的显现。每逢汛期,陈梁便与群众同吃住、共坚守,带队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山塘水库,组织村级自救队伍清除公路积水、道路塌方等险情,带领大路口村平安防汛度汛。在亲身上阵之外,陈梁平日就注重筑好村内安全屏障。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50余万元,用于村内耕地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及备用饮水点建设,完成杆线整治、房屋外立面改造和区间测速点增设等民生项目,建成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针对60岁以上老人养老问题,协调提高养老补贴金额近30%,有效改善老人生活条件。

“现在,我们村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养老补贴190元,7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260元,补贴金额比以前增加了不少。大家都夸陈梁书记是我们大路口村的自家人。”村老党员巫连根高兴地说道。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驻村的730多个日日夜夜里,陈梁把群众当亲人,把驻村当故乡,在大路口村这片热土,倾注满腔热血,践行初心使命。“下一步,我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党员群众一起,把乡村变成干事创业的热土,共同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陈梁说。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