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2023-07-31   作者:邱慧颖 曾萍 兰松英   来源:闽西日报

上杭才溪,是闽西苏区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土地革命时期,为指导苏区各项建设,毛泽东分别在1930年6月、1932年6月、1933年11月三次深入才溪乡。特别是第三次到才溪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才溪乡的模范事迹,总结典型经验,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准备。

第三次来到才溪乡时,毛泽东用了10多天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召开调查会,每一次开展调查工作,都做好充分准备,非常细致认真。他事先会列出详细的调查提纲,每次他都是亲自口问,亲自手写记录,对听不懂的客家话,就请当地的文书帮忙翻译。调查会有问有答,有交流有讨论,气氛十分融洽,毛泽东还不时地起身给参加会议的群众发烟和倒茶,当干部和群众感到不好意思时,他却笑着说:“我请你们来,你们就是我的先生,学生对先生理应谦恭嘛。”

在那次连续10多天的社会调查中,毛泽东除了主持召开区委书记、区苏主席及各部部长会议外,还在列宁堂分别召开了泥水、木匠、造纸、挑担等工人代表和贫农代表、耕田队长等调查会,并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区乡干部和耕田队长探讨农业耕田队和劳动合作社的情况。

除召开调查会外,毛泽东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走访才溪的各个村庄、学校,来到田间地头,虚心向群众做调查,事无巨细,都在他研究的视野之内。毛泽东当时的警卫员吴洁清后来这样回忆这次才溪之行:“主席每到一个村庄,都必须先访问干部、访问群众。而且在问干部、问群众时,一问不明再问,追根究底地问,直到把情况问明为止。”

通过走村访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促膝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毛泽东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这篇著作于1941年1月改名为《才溪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全面总结了才溪乡苏维埃建设的事迹和经验,用铁的事实回答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必要的、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进一步阐明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伟大真理,初步形成了苏区建设中的民主建设思想,并作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著名论断,至今仍是我党群众工作的根本原则之一。

《才溪乡调查》这篇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在才溪开展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不仅是一份调查报告,更是闽西儿女伟大革命实践的生动写照及对中国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