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城厢:禾下乘凉 静待丰收
2023-09-15   作者:陈丽君 詹京萍   来源:湄洲日报

9月13日,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太湖村的盐碱地上,一片近2米高的巨型稻傲然挺立,放眼望去,巨型稻粗壮挺拔,穂长粒多。沉甸甸的稻穗儿已经泛黄,稻谷的颗粒数是常规水稻的2倍多。

巨型稻是一种新型水稻。原有撂荒的盐碱地并不具备耕种条件。今年5月,太湖村在该区农业农村局推荐下,在区农技人员专业技术指导下,镇、村干部齐合力,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等多项措施,为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及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确保巨型水稻试种成功。目前该村原有的近25公顷撂荒盐碱地已变为适种良田,种植巨型稻8公顷,这是他们首次在盐碱地上试种。

据了解,巨型稻生长周期为130天到180天不等。播种时间为每年4月到7月间,管护方式与普通水稻基本相同。巨型稻耐盐碱,在滩涂上也可以种植。稻秆较粗硬实,抗病性、抗倒伏性强,且因其分裂能力强,结实力更高,每穗儿能达到370至800粒,不仅产量高、米质优,还全身都是宝。粗壮的秸秆醋蛋白含量高于常规水稻,是优质精饲料的来源。另外,巨型稻植株高,有禾下套养的优势,可为鱼、虾、螺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可实现“一田多用、一水双收”。

“没想到水稻也能长这么高,‘禾下可乘凉’不再是梦了!”太湖村党支部书记陈海英笑着说,“总要有人带头,今年首次试种巨型稻,即将迎来丰收。希望我们村的种植经验能被推广,带领周边的农民增收致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该区始终绷紧粮食安全生产的弦,稳住粮食种植面积,严格管控耕地用途,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