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农业农村局、文化与旅游局四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今后三年,泉州市将充分发挥渔港独特宝贵资源在海洋经济中的特殊关键作用,启动全市渔港经济规划编制,推进渔港管理改革创新,实施渔港经营权市场化运作,加大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策划实施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国家级对台渔港贸易区、都市特色渔港、渔旅结合等25个项目,加快形成陆海统筹、岸海联动的渔港产业集群,促进泉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目标,创建形成1~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通知明确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三步走”路径:
2023年,全面完成规划修编整合,出台实施方案,落实项目清单化。
2024年,基本建立长效运维管护机制,渔港防灾减灾保障水平和污染防治监管能力明显提升,脏乱腥臭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善。
2025年,将创建形成1~2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中心市区渔港全面落实业态导入和功能优化提升,全市渔获交易量达到110万吨,海上牧场养殖60万吨,海洋生物制品加工产值500亿元,打造全国现代渔港管理示范区、海洋生物综合利用标杆城市。
“聚变”行动,新业态导入重塑生态渔港
立足聚海城、聚产业、聚生活、聚文化,泉州市将以“聚变”行动为抓手,全力实现业态导入,使渔港面貌焕新,集聚生活烟火,重塑生态渔港。
聚海城,即缝合城市公共空间,开放城市滨海界面,让山海城近在眼前,让市民休闲生活、游览者漫步海边。
聚产业,即向海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海钓观光等新业态,加大深水网箱、大台套、养殖平台、休闲渔船等项目发展,推动近岸向深远海拓展;向陆拓展渔港立体空间和后方腹地,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土地,推动建设海洋产业园区,积极发展渔港经济区电子商务,发展壮大海洋药物、健康食品、预制菜、渔获交易、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实现海港岸接力发展。
聚生活,即借助渔港底色,发展亲子乐园、亲水海岛、打卡胜地、寻味之旅,实施夜景、夜市、夜游、夜购、美食、电玩等休闲项目。
聚文化,即在渔港区域节点设置不同功能主题空间,与周边城市空间进行链接,唤醒城市记忆,再现渔业图景、传承文化历史,融合多元体验。
渔港建设,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
今后三年,泉州市将实施渔港建设“2224”战略,即示范打造2个综合渔港经济区、2个远洋渔业港区、2个对台贸易渔港、4个特色渔港,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
依托深沪中心渔港、祥芝中心渔港,通过升级改造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优化功能布局,与周边晋江五里工业区、石狮海洋生物园区互动衔接,形成海洋药物、生物材料、健康食品、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以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目标,高标准建设1万吨级晋江深沪泊位,增加3.5万吨级石狮华锦泊位远洋渔船靠泊卸货功能,重点招引远洋综合服务、市场交易,发展金枪鱼交易中心。
高规格规划建设晋江围头一级渔港、惠安崇武中心渔港,加强对台渔获物交易、加工、种业、休闲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港站,形成泉台水产品集散中心、水产品加工基地。
推动建设蟳埔渔港、浮山渔港、梅林渔港、诚峰渔港为特色渔港,引导蟳埔渔港植入渔文化观光体验与特色消费功能,打造都市文化观光型渔港;优化浮山渔港陆海空间组织,打造渔村文化体验、水产品交易消费、沙滩运动休闲有机融合的都市消费型渔港;加强梅林一级渔港配套提升,将永宁古卫城人文景观和黄金海岸自然资源等融入渔港功能,打造人文休闲型渔港。加快诚峰一级渔港功能优化,衔接海上牧场、惠屿岛休闲民宿、岸上水产品交易、海岸带修复、圭峰文化等,形成文化小镇型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