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坂村种植户的后院都有一处微缩型园林景观,供客商参观。杜正蓝 摄
翁毅瑞团队根据业主对苗木的不同喜好,结合户型建筑风格,为业主打造“私人定制”园林。(资料图片)
秋意渐浓,位于漳州漳浦县官浔镇溪坂村的绿色长廊景观带已经初具规模。该项目总投资1571万元,是溪坂村乡村振兴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待项目投用后,将与花木街市、休闲公园串联成“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绿意村庄。
在溪坂村,约97%的村民从事花卉苗木产业。近年来,该村创新构建“花艺+园艺”生产模式,引导有条件的花木种植户优化种植方式,把盆景“种”成风景,向外“移植”自家园艺,为客户打造园林,完善花木种养的产业链。
起步:从种植小盆栽开始
溪坂村,是漳州漳浦县北大门一个低洼地。上个世纪末,海峡两岸农博会花博会主会场选址于此,并成立东南花都,规划建设百里花卉走廊。乘此东风,溪坂村村民纷纷加入苗木经营队伍,到省外购买苗木回来培育。
彼时起,盛会成为每年固定节目,全国数以千计的客商前来参展。为吸引客商,花农们房前屋后种满了棕榈科、洋兰、榕树等数百种花卉苗木。
溪坂村支部书记翁国兴也在那个时候加入种植队伍。“当时大家一心搞培育,其他东西一概外购。”翁国兴回忆,每逢育苗,总要委托同行从广东寄回种植所需的园林资材,就连最常用的育苗袋、植树袋、花盆都要等上几天。
“育种必须抢抓时间,园林资材依靠外购常常耽误育种时间,得不偿失。不如就在本地生产加工来得便利。”2006年,翁国兴着手经营园林资材生意,生产各种型号的无纺布袋,以及栽前栽后所需的各种用具,为村镇花卉苗木产业提供配套服务。
短短几年间,小小盆景的产业链在村里不断完善,产业的发展路径好比树冠,越来越大。
从小花木、小盆栽起步的花农,渐渐开始接触大型园林景观苗木。2010年,溪坂村建设总长1.2公里的花卉商业品牌一条街,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建设花木街市和景观苗木培育园。
村民翁智深先是在广东学习营销经验,又从贵州聘来苗木造型师。“一棵几米高、直径15厘米的罗汉松,经过‘美容’,摇身一变,身价比原先高出3倍,单棵售价上万元。”翁智深说,苗木基地年销售额可达数百万元。
在翁智深的苗木基地里,棵棵罗汉松造型不一,或雄浑苍劲,或俊秀挺拔,形成一片别致的松树园林景观。
多木成林。车辆途经溪坂村国道时可以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花木展示,后院是花木种植基地,形成了景观苗木的展销基地。产业聚集成片成带,溪坂村成为全国重要农业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及集散中心。
转型:打造“私人定制”园林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冠疫情来临前,溪坂村的苗木市场便已有了规模转型的苗头。
“大树虽然收益高,但是时间和劳动成本也高。大树变小,或许是条新出路。”翁国兴坦言,近年来受经济形势影响,万元大树的采购力已不如从前。
“90后”花农翁毅瑞读的是园林专业,学成归来,顺势接过家中苗木产业的“接力棒”,与妻子打理着28亩花卉苗木基地。
“能给园林出个设计图纸吗?”“修改一下鱼池灯带的水电位置。”“再添点假山凉亭。”……翁毅瑞发现,许多装修公司专注室内设计,对别墅庭院、屋顶花园、露台等室外设计施工方面较为生疏,他拾起专业,根据业主对苗木的不同喜好,结合户型建筑风格,为业主打造“私人定制”园林。从图纸设计,到鱼池、水电、地铺、夜景灯光、自动喷灌、雕塑,到最后一步绿化,翁毅瑞不断扩大业务规模,与村里志同道合者合伙,承接莆田、福清、泉州等地的订单,把自家园艺向外“移植”,将盆景“种”成风景。
“我们还提供包括每年数次的入户技术指导、除病虫害、养护施肥等售后服务,全套打包。”翁毅瑞说,“花艺+园艺”生产服务模式已经基本替代了传统种植,该模式的年收入也已突破百万元大关。
“经过修剪养护,时间会赋予植被更丰富的细节,树木也会随之增值。”翁国兴说,而对于那些大中型苗木,一来可做林下经济,二来做育种、扦插,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有条件的花木种植户优化种植方式,减少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产业冲击,确保花木产业全年好光景。
从绿化向美化的及时转型,让溪坂村花木常青。如今,溪坂村有花木企业及专业合作社235家,配套企业26家,花木营销年收入约14.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