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稻香鱼肥喜丰收。10月13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在罗源县西兰乡破石村对稻渔综合种养数字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显示,“福香占”示范片平均干谷亩产854.49斤,平均亩产鲜鱼(福瑞鲤2号、黄颡鱼)95.74斤,真正实现了“一田两用,粮鱼共赢”的新局面。
专家组正测量优质稻“福香占”的株高(陈益摄)
“今年我们种植省农科院所提供的‘福香占’品种,与往年种植的杂交水稻不同,全程进行稻鱼种养,只在前期施有机肥,不打农药,而且整体产量都有所增加,接下来也有非常稳定的销路。”基地负责人陈小娟喜不自胜地说。
据了解,福建省农科院所培育的“福香占”作为优质大米,曾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和全国优质渔米评比两项金奖,有着产量高、施肥少、耐储存等特性,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收割机驶过稻田,留下整齐的稻茬(陈益摄)
“这条鱼好肥美呀!”农户们互相配合,把活蹦乱跳的稻花鱼收入鱼篓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悉,本次在田里投放的鱼苗是“福瑞鲤”2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经过连续五代选育而成,具有高成活率和高效益的特点。
农户笑容满面地高举捞到的“福瑞鲤2号”稻花鱼(陈益摄)
“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把中华传统稻鱼种养赋予全新的意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黄献光表示,近年来,省农科院积极开展种源创新与稻渔共生品种适应性筛选、绿色种养与病虫害综合防控、肥料农药减量施用、绿肥种植、饵料研制与投喂、稻田与土壤微生物、农机农艺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空闲或冬闲稻田养鱼等领域研究,因地制宜,发挥福建地处亚热带光温条件优势,新增数字赋能、稻渔—莲渔轮作、空闲制种田养渔等技术模式。
此外,农业农村部还提出“稳粮兴渔、有序发展、绿色生态、富民增收”基本原则,明确稻渔产业发展指导思想,用多项政策坚定支持福建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
用科技给种植赋能,有力地促进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保护和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渔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