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叶忠秋都在忙着给锥栗林上肥,补上钙、镁、磷等养分。“采收完锥栗,要好好‘犒劳’一下它们,明年才会有好收成。”叶忠秋笑着说。
叶忠秋是南平市建瓯市水源乡的锥栗种植大户,有120亩锥栗林,90亩正是盛产期,他粗粗一算,今年产值会有40多万元。
水源,八山一水一分田,孕育了“土特产”锥栗,全乡锥栗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年产锥栗上万吨。近年来,水源乡深入推进“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由乡党委牵头,通过开展乡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专业化培训等,提升乡村两级干部统筹规划、政策宣传、科学致富等方面能力,培养乡村振兴“带富先锋”,做活锥栗这篇“土特产”文章。
叶忠秋是水源乡大源村村委,也是村里的“带富先锋”,种植户们眼中的“土专家”,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来到叶忠秋的锥栗林,一棵棵锥栗树边都趴着一堆“小刺猬”,走近了才发现是枯黄的刺苞。“别人收完锥栗都把它烧了,但这是好东西啊。”叶忠秋拨开几个半埋进土里的刺苞,露出黄褐色的土壤。他说,刺苞堆放于坡边缘能够拦截被雨水冲刷的表层土壤,腐烂以后也能涵养土地肥力,一亩地起码少用两斤肥。这些农事经验,他讲起来头头是道:“马蹄”品种产量高、微生物菌剂肥效好、小暑前后防虫害……
科技赋能,让水源乡的锥栗产业越长越“粗壮”。通过聘请锥栗专家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等,水源乡先后培养了300多名锥栗种植技术骨干,让全乡85%以上的栗农掌握了锥栗种植的关键技术。
流通是让“土特产”变为钱票子的关键。在水源乡,郑昌寿已经卖了30年锥栗,这几年,生意规模不断扩大,自建两个冷库不够,又租了一个。他今年收购的700吨锥栗,近半已经销往湖南、广东等地。像郑昌寿这样的专业流通队伍,全乡共有32支,在境内建了100余座大小冷库。
年轻人彭庆是推动水源乡锥栗流通的“新力量”。走进他的惠购农业公司,只见员工正在按规格分拣锥栗,一旁已经打包完成的白色包裹堆过了膝,快递单上可看出,这些锥栗正准备发往闽南、广东等地。客服工作室里,伴随提示音,客服人员操作电脑在几个电商平台的界面间来回切换,“平常每天几百单,多的时候上千单。”彭庆说,今年是他开展锥栗电商业务的第三年,客户已经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区域。
“嘎吱”一声,库门打开的瞬间,冷气带着水雾扑面而来。稍显昏暗的灯光下,一排排不锈钢架整齐地摆放着一层层筛子,锥栗鲜果静静躺在筛中。这是建瓯市水源九和食品有限公司的12座冷库之一。公司负责人陆丽芳介绍,眼前是锥栗加工中的摊晾步骤。选择“长芒仔”品种锥栗,在5至10摄氏度的低温下,少则20天,多则一个月,淀粉逐渐转化为糖分。再经过“捞浮子”、蒸熟、烘烤、手摇筛选等步骤,锥栗鲜果成为熟果。这样的带壳熟果,每千克价格为98元,真空包装的剥壳熟果价格更是达到了170元每千克。陆丽芳计算,今年收购的锥栗每千克价格在17元至21元不等,高于其他收购商2元以上,很容易就收购了400吨锥栗,种植户也从中获益多多。
目前,水源乡已在筹划建设一个集销售、加工、电商物流、食品研发及种植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致力把小锥栗做成“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