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人民日报》以及央视聚焦福州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点赞“乾动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等。
3日,《人民日报》以《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为题,点赞了福州的深远海养殖模式。
据报道,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科技赋能加快了海洋牧场发展的步伐。例如福建省连江县定海湾海域的“乾动1号”,配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自动监测海水水质,所有数据均可无线传输到岸,实现智能化养殖。
据悉,“乾动1号”是海上福州“百台万吨”项目的深远海养殖平台首台套,养殖水体达2万立方米,可年产高品质类野生大黄鱼200吨。该平台可抵御15级至17级台风,具有装备科技化、管理数字化、养殖生态化和规模集约化等功能,是国内最先进的深远海大黄鱼养殖平台之一,代表了当今世界养殖先进生产力水平。截至目前,福州市已成功下水深远海养殖平台11台(套),投放、投产数居全国第一。
央视科教频道和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分别以《海中珍品升级路》《海上牧歌“带”来财》,聚焦福州鲍鱼、海带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央视报道,连江渔民养殖新一代“鲍鱼芯”——比成人巴掌还大的绿盘鲍,探索“南鲍北养”模式,不断提升鲍鱼品质以及养殖效益。同时,连江海带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进精深加工,让原本作为鲍鱼“口粮”、不值钱的海带,变成休闲食品,不仅让农户增收,也拉动海带产业从低谷中崛起。得益于此,2022年连江县海带产业的产值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