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牧“菜”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3-11-07   作者:傅梅香   来源:湄洲日报

蒋山村养殖户根据潮水涨落,凌晨2时许就随着潮落下海采收紫菜,直到日出后满载而归。图为近日清晨5时许,养殖户在采收紫菜。 蔡昊 摄

眼下进入紫菜采收旺季,10月31日,莆田市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蒋山村下蒋自然村的海滩上,养殖户们忙着收晒“头水”紫菜。“头水”紫菜采收期1个星期左右,因口感甜美、细腻顺滑,受到消费者青睐,每公斤600元左右。

蒋山村下蒋自然村是莆田市重要的紫菜养殖基地,地处湄洲湾北岸,面海背山,水清无污、潮流通畅、海浪适中,是紫菜养殖不可多得的天然宝地。近年来,蒋山村依托自然生态环境,把紫菜养殖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围绕发展紫菜育苗、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为一体的全过程产业链,全力打响品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赢得“中国紫菜第一村”美誉。

曾几何时,蒋山是个落后的渔村。“以前,多数年轻人外出打拼。留在村中的人,大多以捕鱼为生。养殖紫菜的人很少,价格便宜,经常是自己吃或送人。”养殖户叶丽英告诉记者。

穷则思变。1973年,该村13位村民前往浙江、山东等地沿海渔村考察,回来后在下蒋滩涂试种紫菜。经过精心培育,发现试种的紫菜长势好、品质优良。之后,更多的村民加入紫菜养殖行列。因紫菜收成颇丰、品质过硬,蒋山紫菜的名声在邻近村镇传开。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的引导下,养殖大户带头实行统一时间泼苗、采收,加强紫菜养殖科学管理,确保品质稳定,规范市场秩序。养殖户还探索出采用滩涂、浮水相结合的办法,不但促进紫菜生长周期由原先的45天缩短至30天左右,而且进一步提升了紫菜品质。

通过持续摸索,不断改良方法、更新技术,蒋山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量身定制”的紫菜养殖方法。从滩涂固定养殖扩大到深水移动养殖,蒋山紫菜也声名鹊起。2017年,蒋山村被评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紫菜养殖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等短板也显现出来。本地优质紫菜苗受育苗室条件的影响,产量少,许多养殖户需从外地购买紫菜苗,且品质无法保证,一度影响了收成。“我们自己育苗,用本地的海水不断探索研究,紫菜苗适应力更强,品质更好,存活率更高。”蒋山村育苗“土专家”章群香说。

为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紫菜产业,蒋山村策划生成了紫菜育苗基地项目,建设4栋育苗、养殖厂房,有效保障紫菜苗需求,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2022年,蒋山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及省级“美丽渔村”示范村。

该村拓宽紫菜销售渠道,开通“数字蒋山村”系统平台,具备“一村一品”商城、产业数字化等功能,并推进“蒋山村乡村振兴展示馆”建设,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我们注册了‘下蒋紫菜’商标,打响品牌战略,让品牌为紫菜产业赋能增值。11月中旬策划开展‘首届紫菜文化节’活动,举办蒋山村‘下蒋’紫菜发布会,正式启动自主品牌上市销售。”蒋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健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治环境卫生,探索乡村旅游、滨海研学等,串联紫菜育苗基地、渔村风情研学基地(乡村振兴展示馆)等教学点,打造“乐学蒋山”研学品牌。下一步,蒋山村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继续抢抓叠加政策优势,深入实施“渔村滨海品质提升、渔村特色产业振兴、渔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三大工程,致力将蒋山村打造成为产业特、生态美、治理优、村民富的美丽渔村。

紫菜成为蒋山村的一张亮丽名片,美味的紫菜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路,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今年,蒋山村紫菜养殖户有200多户,养殖面积2000多亩。“这几年通过养殖紫菜,我家盖了新房,买了小车,日子越过越好。”叶丽英高兴地说。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