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活力支部” 深化“主题教育”
——农大“致公人”对话屏南“新农夫” 将参政议政“写”在田野上
2023-11-15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一年农事,收获在即。日前,致公党福建农林大学总支赴宁德市屏南县开展为期两天的支部活动,深化“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创建“活力支部”,迎接中国致公党建党100周年。

踏入龙潭村,融合历史痕迹与现代美术设计的夯土墙随处可见。斑驳的土墙、传统的木质房屋、火红的柿子树、绿色的水、青色的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象;传统的四平木偶戏、鲜活的戏剧脸谱、诱人的蜂蜜啤酒和活力四射的音乐节,展示了厚重的历史底韵与文化传承;农家自酿的杨梅酒、天然的柿子干、纯朴的燕窝民宿,组成了龙潭恬静的生活画面。“历史+传承”“文创+农创”“非遗+伴手礼”,构成了龙潭村独具魅力且生机勃勃的3D画卷。

图片7.png

党员们与 “新农人+新村民”江思林座谈

在煕岭镇领导、龙潭村委委员带领下,党员们参观了龙潭村,与“新农人+新村民”江思林座谈。90后的江思林是城市大学生“新农夫”代表,2014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选择到龙潭村创业成为当地的“新村民”,2023年加入“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先行者队伍,将所学与粮食安全、社会责任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党员们通过走访、面对面座谈,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耕文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落地,领悟了“十月纳禾稼”“粮食安全系民生”所体现的社会责任。

 在四坪村,党员们穿行在稻田间感受出生于80年代的“新农人”潘国老割舍不了的“土地情结”。潘国老以“粮食安全”为己任,将创新精神融入产业振兴,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打造根植于乡村振兴的“文创+农创+星创+云创”创业体系,将情怀落地。通过与“新农人”互动、到田间交流、体验农创产品,党员们感受了乡村振兴的根之源,共同感悟到中国历史“农耕文化”与当代“粮食安全”可以“合二为一”,可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图片8.png

到田间交流

在厦地村,从屏南县政协主席任上退休的周芬芳热情接待了到访的党员们,热情分享厦地村的乡村振兴故事,介绍屏南乡村为何能将古建筑保持如此完好、如何引入“先锋书店”并将其打造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畅谈了保护传统文化、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所做的种种努力。“周女士坚持不懈、不畏艰辛、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激励我们克服困难,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努力提升参政议政能力,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党员们有感而发。

图片9.png

在厦地村参观合照

在致公党福建农林大学总支“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会议现场,王松良组委以“凝心铸魂强根基”为主题,从粮食安全角度出发做参政议政工作交流分享。他认为,党员们应从高校教师岗位特性出发,将教学科研工作与乡村振兴、参政议政相结合,做到“培养‘三农’一线需要的人才、做‘三农’一线需要的科研、研究‘三农’一线需要的技术”,“将‘三个一’落实,做决策者与‘三农’沟通的桥梁,从深入基层、田野的调查中获得党员参政议政的素材”。

图片10.png

创建“活力支部” 深化“主题教育”

参政议政是“活力支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支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通过这次落地到乡村振兴现场的“主题教育”活动,致公党福建农林大学总支党员们纷纷表示,“凝心”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导向,“铸魂”有了更详细的行动方式,“强根基”有了更具体的场所,深感参政议政匹夫有责,今后将更加兢兢业业,积极努力,提升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蒋颖/文 邓桂娟/图)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