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提升海岸带生态环境品质 福州长乐解锁美丽海岸线
2023-12-07   作者:姜亮   来源:人民网

因海而生、因海而兴。自北向南,福州市长乐区总长约130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时而岸平沙白,时而岩峭石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这里解锁不一样的探奇体验。

近年来,长乐区对海岸线的规划和项目推进脚步亦从未停歇。据了解,2020年8月至今,福州市持续开展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工程,实施海滩整治与养护、滨海防护林种植与建设、海堤堤后湿地生境恢复等3项工程,由海向陆构建了由动态平衡海滩、综合防护林带、水系连通湿地组成的自然缓冲带与亲水空间区交错融合的海岸带生态减灾空间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和海洋灾害风险抵御防治能力。

长乐美丽海岸线。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乐美丽海岸线。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多层综合防护体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砂质海岸生态减灾”案例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

该案例的成功入选并非偶然。长期以来,长乐区尊重自然规律,在向陆一侧补种先锋树种木麻黄,巩固现有防护林带。在此基础上,还丰富植物种类,优化群落结构配置,开展多种适生植物混交种植,分层次建设以木麻黄纯林、木麻黄+南洋杉混交林为主的防护林减灾体系,提升生物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防护林种植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防护林种植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向海一侧采用近自然的人工养滩修复模式,通过海滩补沙、后滨植被种植等工程措施稳定沙滩结构,促进风沙在防护林向海侧堆积,从源头上为沙滩稳定提供保障,践行“后滨植被固沙、防护林留沙”的建设理念,构建以自然岸线为主的“海滩-后滨植被-防护林”的生态海堤,切实提升滨海防风御浪减灾能力,形成了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洋减灾安全格局。

目前,通过人工养滩和沿海防护林带建设等措施,长乐区建成了长7.5千米、干滩宽度平均增加30米的稳定海滩和长5.5千米、宽500米的沿海防护林带,大幅度提升了砂质海岸生态系统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和防风挡沙的能力。

沙滩整治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沙滩整治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测算,海滩整治后,波高衰减率明显增大,岸滩的减灾能力显著提升,其中1.5米入射波高衰减率由63.3%提升至94.0%,2.5米入射波高衰减率由58.0%提升至82.4%,防护林后方平均风力值由4.30米/秒降低至2.93米/秒。

退养还湿+打通“水脉” 好生态引来百鸟翔集

花木葱茏,林荫小道,柳暗花明,鸟语花香。游林观景、赏鱼逗鸟,目之所及皆是美景。谁能想到,曾经的东湖湿地却是草木枯黄、鱼塘散布。

“现在这里水清岸绿,空气清新、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湖边散散步也是一种幸福。”市民陈先生对整治后的东湖湿地赞不绝口,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和老伴一起到公园“打卡”锻炼。

如今的景致得益于东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外文武海堤堤后湿地通过养殖清退、退养还湿61公顷,形成了东湖湿地-森林鸟类栖息地,通过植被种植恢复撂荒沙地84.6公顷,通过清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和凤眼莲等恢复滨海湿地129.3公顷,打通原本各自独立的鱼塘,让水系连起来、活起来,让水质清起来、净起来,实现生态栖息地在无开发利用状态下的自然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建成区后期管护,为东湖湿地生态健康发展、候鸟栖息提供保障。

据统计,东湖湿地恢复一年后,种植与建设防护林221公顷,海滩综合整治135.3公顷,后滨沙生植被带建设3.2千米,湿地生境恢复274.9公顷,植被数量由恢复前74科166属202种增加至80科176属221种。同时,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公众对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满意度达99.4%。

湿地自然恢复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湿地自然恢复前后。长乐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好生态引来百鸟翔集。通过一年的治理,东湖湿地记录到的鸟类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分别增加了22.8%和13.6%,《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鸟类占比由81.4%提升到85.7%,同时新记录到普通鵟和云雀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

“今后,我们将通过塑造深水、浅水及驳岸空间等地形空间,营造多样的亲水空间,以提升了海岸带整体生态环境品质,增加滨海新城的生态优势和战略价值,擦亮东湖数字小镇的‘后花园’。”福州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