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蓝色国土”共建“蓝色粮仓”
2023-12-11   作者:陈挺 李慧 胡啸尘   来源:福建日报

12月1日,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在厦门成立,成立大会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厦门海洋学院”)翔安校区举行。

共同体由正大水产(厦门)有限公司、厦门大学、厦门海洋学院共同发起,中国渔业协会等6家水产行业组织,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21家高等院校,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乡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大北农华有水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0余家龙头企业,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7家科研机构以及多家台湾水产企业共计90余家单位共同组建。

海洋强省

牢记嘱托勇担当

福建省拥有长达3752公里的陆地海岸线、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了建设福建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

牢记嘱托,科学建设“福海粮仓”,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福建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861.4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625.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水产品出口贸易额85亿美元,约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36%,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水产大省,在福建成立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符合全国水产行业的结构布局,契合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福建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建设、引领推动全国水产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助理黄太寿说。

共同体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有益实践,是跨区域、多主体整合水产行业全链要素资源的创新举措,是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举措,相关人士表示。

产教融合

赋能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先选择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

近年来,福建省正深入推进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而厦门更是国家教育部、福建省共建的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此次在厦门成立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省市建立‘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的一次重要尝试。”福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说。

据悉,共同体成立后,将发挥各成员单位在现代水产行业中的资源优势和引领作用,搭建政、校、行、企、所多元主体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培育现代水产行业高素质人才,加大产业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中国水产技术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以产教双向赋能推动现代水产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共同体”成员单位不仅来自沿海地区,还有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昌学院等来自内陆地区的院校及企业,充分体现了我国水产行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增值赋能的发展趋势。

百年水校

勇担时代新使命

作为福建职业教育的优秀代表,全国现代水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届理事长单位——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2000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题词“春风化雨,桃李满园”,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水产行业转型升级,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全国领先的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校企共建教育部认定的海洋生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智慧渔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产学研平台,依托平台形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研发了水产养殖智能化设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艺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实施了“三创型”蓝色工匠培养,利用专业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均取得显著示范效应。

其中,水产养殖专业教师团队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支农强农工作经验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水产养殖技术和智慧渔业技术远播全国各地及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学校正在全力创建全国第一所职业教育类型海洋大学。

“共同体的成立,有效聚集了行业各方的创新要素,也为我校加快创建‘厦门海洋职业大学’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切实担负起责任使命,与各方行业同仁携手,为国家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厦门海洋学院院长陈昌萍说。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