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治互花米草 福建全力攻坚
2023-12-20   作者:傅凯峰   来源:人民网

面对在沿海地区恣意生长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2022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全面打响除治攻坚战。福建省委、省政府给出目标: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

一年多来,福建边除治边修复,有效遏制了互花米草入侵蔓延,提前8个月全面完成13.66万亩互花米草除治任务。截至目前,福建生态修复2.03万亩,除治区已展现鱼翔浅底、鸥鹭翔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福建明确将互花米草治理作为省长挂帅抓落实的重点工作之一。省政府成立工作专班,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12个省直部门和6个沿海设区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统筹协调除治攻坚工作。

福建省、市层面均成立了互花米草治理专家技术服务组,挂钩分片深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规范技术操作,提升除治质量。通过揭榜挂帅方式组织省林科院、林规院开展互花米草精准除治与综合防控治理体系研究、互花米草智慧监测与生态修复优化模拟研究等,为互花米草除治提供技术支撑。

在采取区域协同联动除治方面,重点湾区打破行政壁垒,做到行动一致、标准一致、时间安排一致。建立区际协调解决机制,组织跨地区经验交流会,协同破解除治攻坚遇到的难题。打响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以来,福建累计举行推进会、观摩会、交流会共计61场(次),投入近千台作业施工设备参与除治。

为巩固除治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福建将互花米草除治、修复任务纳入林长制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考核内容,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福建省林业局组织省级专班成员单位开展两轮“回头看”,督促指导有关市、县(区)及时清除复萌植株,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赴各地开展技术指导,持续实行复萌除治“日调度”制度,确保动态清零。组织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面巡查等技术手段,对沿海滩涂互花米草除治区开展全域动态监测,及时下发疑似问题图斑核实。指导各地探索滩涂管护长效机制,构建天空地一体协同监测方式。各地对除治后滩涂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合同约定除治单位三年管护责任,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开展日常巡查,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漳州市开发互花米草除治监管系统,基于电脑端和移动端,可实现县、乡、村多向互动,通过数据共享、协调配合,形成“发现、核实、除治”的管理闭环,有效筑牢入侵物种防治屏障。截至目前,全省累计除治复萌面积25761.16亩,实现“及时发现、迅速除治、动态清零”的管护要求。

福建各级财政积极筹措互花米草除治修复资金,累计安排3.2亿多元,为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提供有力保障。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互花米草除治。福鼎市通过“蚂蚁森林”公益项目投入2000万元种植乡土植物,联合中国人寿在全国首创推出绿色保险产品——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互花米草防治专用)。晋江市联合中国人寿在全国首创推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提供外来入侵物种风险保障。

福建将生态除治与修复提升同谋划、同部署。目前,各有关设区市均已完成生态修复方案编制工作,各地抢抓有利时机,统筹推进治理后的生态修复。今年新培育红树植物苗木300万株,累计准备红树植物苗木1235万株、其他盐沼植物730万株,充分保障各地生态修复所需苗木。通过在除治后滩涂种植红树林、南方碱蓬、短叶茳芏等乡土植物,持续改善滩涂湿地生态环境。截至11月底,全省全面完成年度生态修复任务,累计完成生态修复2.03万亩,其中种植红树植物1.45万亩。据监测发现,除治后滩涂鸟类和底栖生物数量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好转,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11月22日,40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光临闽江河口湿地,为福建历年最高纪录;泉州湾迎来候鸟迁徙高峰,近百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嘴鸥聚集除治后的滩涂湿地;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候鸟频繁亮相福建闽江河口、兴化湾、泉州湾、漳江口等滨海湿地。

下一步,福建将做好互花米草除治后的后期管护、生态修复等后半篇文章,不断推进互花米草除治攻坚取得更大成效。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