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标准赋能 构建食品安全新格局
2023-12-28   作者:黄鑫   来源:福建日报

市民在鹭品主题形象店内选购食品。

日前,福建省食安委通报2022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厦门再次荣获A级,连续8年考核成绩全省第一或A级;去年,厦门被国务院食安委命名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累累硕果,正是厦门倾情倾智倾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生动写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自2001年我省提出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以来,厦门已连续23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近年来,厦门不断探索构建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同时,通过凝聚多方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进一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科学制标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11月28日,2023年厦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现场,第五批10家企业获得“鹭品”标识授权书,接下来,这10家企业的部分产品将统一贴上“鹭品”标识上市销售。

“因为有‘鹭品’的标识,消费者不仅可以很快溯源食品相关信息,还能迅速形成对企业的认识和认可,达到双赢。”芳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淑芳说。

“鹭品”是指符合供厦食品标准要求,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下称“市食安联”)评定合格的产品。建设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实施“鹭品”评定,是厦门破解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难题的有力举措。

厦门是一个典型的农产品输入型城市,食品尤其是食用农产品,85%以上从外地输入,食源性污染风险大。如何从源头发力,提升输入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始于标准。201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明确将供厦食品标准建设列为食品安全战略十四大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在全省率先构建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食品安全团体标准。

“建立供厦食品标准体系,能够倒逼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环节提升管理水平,切实破解源头治理难题。从2020年起,市食安办委托市食安联牵头,组织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供厦食品标准制订。”厦门市食安办常务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饶满华表示,供厦食品标准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优先制订与市民日常饮食关系密切、消费量大的食品安全标准,如米、面、油、肉蛋、果蔬等民生大宗产品标准,还有根据闽南居民饮茶传统制订的乌龙茶、红茶等茶叶标准。

“每一项标准的制订,均全面分析国家、省、市三级抽检大数据,抓住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性风险指标,并与港台以及国际食品法典,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准进行严格比对,确保供厦食品标准的科学性、靶向性和适用性,做到平均每个供厦食品标准有36项安全指标严于国标。”饶满华说。

在2021年的厦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供厦食品标准初次亮相,全市首批15家通过供厦食品评定的企业获颁“鹭品”授权证书。目前,厦门已发布100项供厦食品标准,逐步建成以标准建设、产品评价、源头审查、全程监督为支撑,食品企业、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覆盖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的供厦食品标准体系。

“我们还主动将‘鹭品’贴标产品纳入厦门市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平台,市食安联对取得授权的产品开展不定期抽查,确保供厦食品持续达标。”厦门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56家企业的608种产品通过评定,加贴“鹭品”标志上市销售,去年以来各大商超售卖的“鹭品”累计销售额突破20亿元;进入学校食堂采购的大宗食材目录,覆盖全市30多万师生……

标准赋能下,高标准、高品质的供厦食品品种不断增加,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它们正走进千家万户,让市民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标准引领

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厦食品标准体系,不仅守护着市民“舌尖上的安全”,还持续推动着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安封肉、姜母鸭、佛跳墙……走进厦门各大商超,在市民的购物车中,预制菜成为高人气选择之一。据统计,厦门现有预制菜相关企业285家,拥有安井、绿进、如意三宝、古龙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预制菜龙头企业,2022年产业规模约250亿元,增幅高达31%,发展潜力巨大。

预制菜产业一路高歌,有赖于标准体系的建立。去年12月,厦门市市场监管局依托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制订并发布《供厦标准 预包装冷藏膳食》和《预包装冷藏膳食生产经营卫生规范》两项供厦食品标准,率先在全省建立冷藏预制菜标准体系。该局还配套出台惠企政策,明确企业可以使用《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以及预包装冷藏膳食团体标准,作为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后监督检查依据,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过去从事冷藏预制菜生产加工,只能申请中央厨房或集中用餐配送等食品经营许可,在自家门店销售,产品流通范围受限。”见福集团总裁助理黄立荣说,有了预包装冷藏膳食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迅速扩宽了销售渠道。

今年3月,市食安办又率先在全省通过《供厦食品 预制菜》《供厦食品 速冻面米制品》两项团体标准,参考使用欧盟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填补厦门预制菜领域标准空白,让企业生产经营有规范、部门监管指导有依据。

事实上,通过制订监管需求和企业自我管理需求紧密衔接的管理规范类标准赋能产业发展,正是供厦食品标准体系的一大特色。

早在2021年,厦门就制订了即食燕窝产品的供厦标准,这是国内燕窝行业首个涵盖罐头、饮料、鲜炖、固体方便等类型的即食燕窝团体标准,在帮助燕窝生产企业提升产业品质的同时,也拉高了行业质量安全线,为厦门即食燕窝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此外,为了护航地方传统特色食品行稳致远,厦门还制订土笋冻、马蹄酥、手工面线和新圩豆干团体标准,确保地方传统特色食品有科学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可依。

“于监管部门而言,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有了标本兼治的有力抓手,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全程治理更加扎实有效;于企业而言,优质产品有了自证品质、脱颖而出的机会;于产业而言,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标准力量;于消费者而言,‘菜篮子’的安全和品质有了更高保障,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实。”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持之以恒推进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把紧把好食品安全关,更好地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美食为媒

讲好食安新故事

2023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提振年”。厦门市食安办、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市市场监管局联手指导六大协会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厦门市十大“名厨名菜名店”评选活动,得到百万市民的热情参与。

在2023年厦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上,相关负责人为第二届厦门“名厨名菜名店”评选活动评选出的“十大名厨”“十大名菜”“十大名店”获奖者进行颁奖,并邀请“名厨名店”现场展示厦门特色名点,供与会嘉宾品鉴,讲述厦门美食文化与食安故事。

“举办厦门‘名厨名菜名店’评选活动,正是为了进一步弘扬厦门餐饮人海纳百川、守正创新的精神,一起传递‘爱生活、爱美食、爱厦门’的正能量,共同助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厦门市食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主办方也希望通过评选活动在行业中树立鹭岛美食标杆的规范与标准,从而激励美食产业升级,助推厦门打造美食“金名片”。

“我们将持续努力,研究出口味更好、更丰富的菜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十大名菜“山家蟹酿橙”的厨师邓石金说。

创新形式、用活载体,厦门凝聚食安建设合力的步伐更扎实。“我们将坚持开展形式上喜闻乐见、内容上贴近民心民意的科普活动,培养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科学理性认知;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参与社会监督,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厦门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