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里各类食材琳琅满目,娇艳欲滴。可一旦买下来拿到手上,你就会觉得有些不对劲:没有摆在里面新鲜,好看。其实,这是“生鲜灯”欺骗了你的双眼。
“生鲜灯”是一种可以通过特定颜色的照明来美化食材颜色的灯具,曾一度在农贸市场流行。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定,2023年12月1日起,这种容易蒙蔽消费者眼睛的“生鲜灯”被禁止使用。那福州马尾市场上的“生鲜灯”还在用吗?市民对此有什么看法?监管部门又如何进行监督?来看记者调查。
日前,记者在君竹路永辉超市看到,市场内的肉类区全部使用白色小射灯,新鲜的猪肉在灯光下呈现自然的颜色。在冰品肉类区,冰鸡腿、冰翅根在灯光下呈现出冰冻产品特有的白色。
同样在沿山市场,记者也发现,肉类售卖区域的灯光已经由“红”转“白”,与自然光看到的颜色差别不大,但在此之前,很多消费者都表示受到过“生鲜灯”的误导。
消费者董先生对记者说:“以前去买猪肉,买的时候在摊位上看起来好漂亮,买回来就不一样了,现在这个灯没有了,买回来之前和之后没区别了,更放心了。”
肉摊主林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底接到市场监管部门通知后,统一采购了合规的照明设备,将肉类区原先设置的“生鲜灯”全部撤换掉。林女士说:“这种白色灯不骗人,肉是啥颜色照出来就是啥颜色,目前来看,换灯后生意并没受什么影响。”
一位正在购买猪肉的消费者看到记者,一边点头一边不停地称赞,“这样买着也踏实,不怕买到以次充好的肉。”
然而也有摊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摊主张女士对记者表示:“区别还是有的,现在的灯照得肉雪白,以前的灯照得肉很鲜艳。少了红光后,肉品的卖相看着差点意思,有些顾客会觉得看起来没有食欲。”
对此,马尾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使用“生鲜灯”对在售食用农产品进行“美颜”逐渐成为农贸农批、商超、生鲜门店等场所的常见营销手段。“生鲜灯”的使用,虽然不会通过散发热量等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却能遮掩瑕疵、美化食品外观颜色,以“虚假好看”的卖相影响消费者在选购时的辨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影响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还表示,“生鲜灯”禁用以来,区市场监管局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市场主体为重点,执法人员严格按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全面排查食用农产品销售使用“生鲜灯”的行为,向经营户积极宣传《办法》相关条款,督促其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按照规定更换不符合要求的灯具设施,摒弃各类“生鲜灯”,还原肉类、蔬菜等生鲜食用农产品“真本色”。市民若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可通过12345热线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