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延平区王台镇井窠村,小雨转晴,远山如黛,在科丰水稻植保专业合作社农机库房内,当地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黄承灼正忙着给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设备“体检”,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赶上国家的好政策,除了家庭农场1300亩稻田的收入外,合作社还通过当‘田保姆’获得了不错的收益。”说起过去一年的“成就”,黄承灼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从种到管、从农资供应到技术设备,可以说,耕、种、防、收、烘及加工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我们都能提供。规模种粮,大有可为!”
其实,为更好推进“藏粮于技”,加快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延平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粮食生产若干条措施,其中农机购置补贴区级累加补贴“诚意十足”。“今年,我们将重点提高粮食烘干设备累加补贴比例。”延平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政策的带动,进一步降低农户、专业合作社采购粮食烘干设备的投入成本,逐渐补齐全区粮食生产机械化烘干方面的短板。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必答题”。
“规模经营才能产生更大效益,特别是对种粮而言。”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的黄承灼感触颇深,“想提高种粮效率,少不了农机设备的使用,但对于小农户来说,农机投入成本大,不合算也浪费资源。”
正因如此,黄承灼萌生了做“田保姆”的想法,并在各级党委政府帮助和支持下,牵头成立南平市延平区科丰水稻植保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了延平区承灼家庭农场,在规模流转土地种粮的同时,也提供以种粮生产为主的各类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走进合作社新装修成的“农耕保姆服务站”,新型砻碾组合式米机马力全开,“隆隆”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这是我们刚刚采购的粮食加工设备,谷子投进去,机器里走一道,出来的就是一粒粒饱满的大米,相比过去碾完米还要筛、要选,人就轻松多了。”黄承灼开心地介绍着眼前的“大家伙”,“从粮食生产到销售,中间的加工环节也不能落下,只有把短板补起来,未来发展才更有后劲。”
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目前,黄承灼牵头成立的合作社已采购旋耕、插秧、植保、收割、碾米、烘干等各类农机设备约50台(套),2023年,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面积超过1万亩次,服务范围涵盖王台周边等多个乡镇、村。为此,黄承灼还获得了“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标兵”称号。
告别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新的一年,黄承灼希望更多的农户能借助农业机械设备,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种粮效率,真正做到稳产优产,多种粮种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