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锻造产业新“食”力
2024-03-14   作者:林英   来源:湄洲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莆田依山傍海,物产丰饶。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莆田市积极发展食品工业,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食品工业体系。数据显示,2023年,莆田市食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17.1%。

以获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为契机,莆田市制定食品产业2024年工作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内容。聚焦啤酒、预制食品、农海产品加工、休闲食品等重点产业,围绕“一个主体、两个平台、三个品牌、四个支撑”,培育一批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打造独具特色与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高地,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增12%,新增“下转上”企业 10 家,创建“中国啤酒制造之城”“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

舞动“龙头”延链条

年产能可达200万吨,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吨,连续11年成为莆田市纳税大户……作为莆田市食品产业龙头企业,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连日来持续高速运转,开足马力奋战一季度“开门红”。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变迁,百威雪津成为如今单体产能全球领先、生产国际品牌最多的世界级低碳智慧工厂,建成投产全球第2条科罗娜生产线、全球高端百威大师生产线和蓝妹啤酒生产线,成为百威集团亚太区最大工厂,产品出口扩大到17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至2023年,连续11年成为莆田市纳税大户,其中有10个年度纳税居全市第一。

龙头高昂,舞动一方天地。记者发现,紧邻百威雪津的,有产易拉罐的中粮制罐,有造玻璃瓶的长城华兴玻璃,还有麦芽、包装、热电联供等配套项目,以及物流等关联行业,产业链企业正集聚发展,焕发着勃勃生机。百威雪津所处的涵江食品工业园区,也入驻红太阳精品、景田食品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一个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崛起。

围绕构建多链条、多业态支撑的产业格局,莆田市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推进食品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其中,食品产业投洽会暨预制菜展销会上签约的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3亿元,已实现开工以上项目14个,签约项目开工率达70%,为全市近年来招商会最高。同时,吸引采购商1100多家、达成采购金额5.73亿元。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的原则,莆田市建立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培育库,构建梯度培育格局,成效明显。去年,亚明食品进入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方家铺子入选省级工业龙头培育企业,天桂“莆田桂圆”入选中国外交部伴手礼,大老古食品、红太阳食品、汇龙海产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政策扶持方面,莆田市出台《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七条措施》,从增强扶优企业、鼓励集聚集约发展、创新业态模式等方面提出18条举措,引导服务各细分领域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食品产业跨越发展。

数字化赋能转型

3月13日,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涵伟在办公室登录EMS系统,随即,有关车间产量、生产订单、设备、能耗等数据就实时呈现在他面前。“通过这个系统,我们管理层可以轻松管控企业的生产环节,对生产进行层层把关。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提升产品质量。”严涵伟说道。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该公司注重数字化转型,与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搭建EMS系统,在车间安装探头和采集器,并接入海量设备数据和工艺信息。所有生产过程的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采集,对工厂所有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整理。系统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生产工艺最优数据库,实现生产实时精准管控,打造国圣产业园数据中心。

得益于此,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生产效能提升约20%,目前年产值达到2.3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对于食品产业这个曾被认为“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恰恰也是因新质生产力而发生重大变革的行业。食品产业的科技含量体现在越来越多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据介绍,莆田市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数实融合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针对食品行业,重点推广生产管控、质量管控等场景,破解自动化程度低、品质检测要求高等行业痛点难点。目前,已推动百威雪津啤酒与中国电信开展5G+机器狗搭载AI生物识别传感器智能巡检应用,实现厂区内人员、设备、物料、安全、环境等全天候无死角巡回检查,降低生产风险。

记者了解到,莆田市各级工信等部门通过开展智能诊断、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方式,分层推动食品企业“智改数转”,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烘焙中华老字号企业复茂食品引入第三方服务商,搭建企业整体供应链、会员体系、车间信息化看板等数字化平台,实现产销融合一体化建设,每年仅人力和库存成本便可节省上百万元。

根据政策,对技改设备投资2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按照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获评国家级及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的,给予最高50万元改造。

市工信局副局长、食品产业链综合协调组组长吴旭东表示,为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创新、数字、品牌”战略,去年以来,莆田市强化科技创新转化、数智转型工程、链主企业带动、线上营销促动、创新环境支撑等举措,通过政策引领,一线帮扶,促进数实融合,提升效率,以新质生产力激活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抢抓预制菜“风口”

连日来,在亚明食品预制菜肴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期现场,工人们正抢抓进度施工。该项目预计今年6月竣工。

亚明食品预制菜肴产业园建设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计划投资总额约30.5亿元,将扩建智能化厂房,建设智慧厂区,打造中国预制菜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近年来,预制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渐受消费者青睐。作为全省预制菜龙头企业,亚明食品有限公司抢抓行业风口,塑造新兴赛道竞争力。该公司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建中国中餐标准化产业基地。去年,企业猪肉类预制菜在酒店餐饮中连续三年销量第一,荣登“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Top50”。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串起的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链。莆田依山傍海,物产丰饶,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材资源和物质条件。目前,全市预制菜肴企业研发并规模化生产的有酒店菜肴、滋补产品、海产品、米面制品、火锅料制品、团餐和家厨等系列产品200多种。全市已有亚明食品、诚味食品、方家铺子等近40家规上企业。城厢区和涵江区分别入选2023中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秀屿区启动创建中国鲍鱼预制菜基地。

在支持预制菜发展方面,莆田市商务、工信、发改等8部门印发《加快推进预制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围绕打造预制食品产业集群、培育预制食品龙头企业、完善预制食品产业配套支撑等5个方面推出15条措施。力争在2025年,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的预制食品企业2家以上,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预制食品大单品10个以上。

3月11日,全市食品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抓“名城带动、链主企业、预制菜风口、重点项目、市场拓展、梯度培育”。市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发展路径,莆田市重点做细做实“酒菜鲜果茶”五篇文章,坚持招新引优、扶大培强相统一,集群带动、品牌驱动相结合,产业赋能、要素支撑相促进,建设优势凸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

短评

推动食品企业“智改数转”

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传统产业。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食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必须重视和调动食品企业参与“智改数转”的积极性。

“智改数转”是行业提质增效、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对传统产业改造进程的推进,莆田市不断加快食品产业数智化进程,但仍有不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存有疑虑,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参与“智改数转”的门槛较高,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有关部门要针对企业切实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加大技改政策支持力度,以“智改数转”赋能工业倍增,让越来越多传统食品企业“老树”发“新芽”,焕发勃勃生机。作为企业,自身也应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技术、新模式将在食品产业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责任编辑:徐辰昉